广东“人工天河”是这样筑成的
2021年12月30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1976年11月,为彻底解决云浮市罗定中部地区数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经过数年论证和设计,罗定决定举全县之力建设金银河水库和长岗坡渡槽,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干旱局面。经过4年2个月的奋战,到1981年2月竣工,超过4万名建设者用汗水与热血、智慧与力量,贯通了这条生命源泉。《中国长岗坡》一书对此进行了详细记述。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享有太多赞誉,但对于中国最长的“人工天河”——长岗坡渡槽,世人的关注远远不够。从工程要求看,难度极大。长岗坡渡槽长5200米,宽6米,最高37米,132个拱跨,最大拱跨51米,设计流量每秒25立方米。无论规模还是长度,当时都居世界第一。而罗定只是一个小城,无论财政、人才还是技术都难以支撑大工程。
尽管前景未完全明朗,但干群一心,决心和信心都很大。仅靠本地人才和土办法设计和建造工程,最终仅用1500多天、花费530万元就建成渡槽。渡槽的长度纪录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罗定人以不可思议的成绩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样彰显奇迹的,还有渡槽设计的科学性。渡槽建成至今40年,一直相对稳定地提供优质水源;持续改善局部气候,罗定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28%上升到2021年的63.3%,金银湖因此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更令人惊讶的还有渡槽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红旗渠据山形而修,强调实用,而渡槽似飞龙在天。干部群众出人、出钱、出力、出物。每到浇灌拱梁的关键点时,都需万人大会战以确保一次浇筑成功。遗憾的是,长岗坡渡槽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被低估,在淹没38年,直至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后才渐被外人所知。 (谢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