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俊雄

邹伟华

王建兴

姚锦华

高否

杨择郡

丁丹

张东玲

杨东升

秘海英

陈瑞励

余丽敏
做强实体经济、加强城市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政策……昨日下午,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惠城区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积极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踊跃发言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为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周俊雄(市人大代表、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力度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做强实体经济,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企业代表感到非常振奋。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驱动。目前,惠州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力度不够,建议惠州分梯队给各层次人才定出优惠标准,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细化优化招才引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产业规划和人才规划深度融合,走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发展之路。
实体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希望惠州借鉴长三角地区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齐聚惠州,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邹伟华(市人大代表、伟乐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强化民生项目建设的计划性紧迫性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度融深融湾,抓住了惠州发展的关键,我提三点建议。建议强化民生项目建设的计划性、紧迫性,尤其要善始善终。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很多民生工程,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但也有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拖了比较长时间,这类民生项目要克服困难,积极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及早完成。
建议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及时跟上城市发展。仲恺高新区有50多万常住人口,市政道路达300多公里,但仲恺正式编制交警加上辅警不到200人,事多难以及时处理。建议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及时跟上城市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也进一步提升当地营商环境。
建议人才工作更积极、更大胆、更创新。目前惠州人才住房措施力度还不够大,实施方法还有改进空间,应充分发掘利用惠州优势,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王建兴(市人大代表、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补齐新能源产业链材料端短板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等,不仅令人振奋,也给我们极大鼓舞。
目前,惠州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很好的底子,也有一批优秀的企业,但产业上游的材料端是我们的短板。建议将新能源电池材料端补起来,有计划引进电池原材料企业落地惠州,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条。此外,这两年快速发展的钠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必将在未来新能源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建议惠州尽快布局引进或者培育,提高惠州在全国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姚锦华(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水口街道姚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加快建设江东一号路北段
建设东江湾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举措,帮助惠城区补上了工业短板,同时也推动水口九个行政村加快了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近年来,惠城区不断加大东江湾产业园开发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但该片区目前缺乏与外围市政主干路网顺畅连接的道路。
为确保该片区交通外联内通,目前急需启动江东一号路北段建设工程、省道120线三环东至南旋工业区段、水口大道北段道路、龙湖大道、东江大道、排污排水管网等改造工程。东江湾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议将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财政资金保障,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质增效。
高否(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湖北商会监事长)
学习深圳国有资本管理先进经验
国资“家底”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三个方面。横向比较深圳、佛山经验和数据,惠州的国有资本收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落在企业国有资产的收益上面,其中包括惠州国有企业利润收益和上市公司的股权收益。
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是中央政策,除了确保国有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获得市场利润以外,国资控股和持股的上市公司股权需要专业化管理,盘活存量,优选增量是关键。希望政府加强对国资委的重视和管理,建立垂直或扁平化管理体系,引进专业金融人才,让惠州国有资本向深圳学习,真正做到融深融湾,更上一个台阶。
杨择郡(市人大代表、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主任)
创新思路破解桥东市场停车难题
市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体现出务实、法治、创新和品质的特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惠城,风景看西湖,文化看桥东。桥东是一个岛,环绕桥东的是东江、西枝江、新开河,非常漂亮。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和风景都可以看桥东。我很关注桥东市场,桥东市场建成于1982年,市场及道路等配套设施落后。建议解决桥东市场停车难的问题,用智慧停车场建设思路来破解停车难题,提升区域品质。同时在桥东市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加强整个岛的服务功能。目前,桥东市场和周围建筑产权分散在各个单位,建议交由一家单位来推进。
丁丹(市人大代表,惠城区龙丰街道花园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打造袖珍公园完善口袋公园管护制度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城市公园体系。建议把口袋公园变成袖珍公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合理利用插花地、三角地、空余地,将城市边角地、小区间的空闲地建成袖珍公园。
建设袖珍公园要重视设计,充分满足居民需求。在选址、规划建设之初征求附近居民意见和建议,充分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把口袋公园建成大家满意的公共空间。最好能集社交、游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提升口袋公园的功能性、实用性。
坚持打造亮点、塑造特色,将袖珍公园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融入百姓生活。建成后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和维护,可借鉴“河长制”设立“园长制”,建立完善袖珍公园管护制度,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做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
张东玲(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桥西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统筹安排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热切期盼和最受欢迎的民生实事之一。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新启动132个城镇老旧小区及“惠民空间”改造,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希望市委市政府能继续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让没有小区的老旧居民楼也能以片为区域纳入改造,让更多群众公平公正地享受改造政策的福利。
在改造过程中可将地下改造与地上改造一同纳入规划,按照“先解决房屋安全,后考虑功能提升”的顺序统筹安排,尽量做到所有改造任务统一谋划、一次性完成,努力实现“最多改一次”。
鼓励老旧小区在满足消防、通行等安全条件下加装电梯,若居民暂无需求,也应在改造设计方案中预留出加装电梯的井位,满足日后居民加装电梯的需求,避免二次开挖改造。
杨东升(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优化新民街和新民后街道路交通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期盼已久未能落实的事。我所在的桥东,新民街与新民后街道路目前仍不畅通,导致整个桥东环岛路9.9公里没有连在一起。
新民街、新民后街毗邻水东街,水东街已成为整个惠州夜间经济最活跃的消费街区之一,交通不畅通对人流物流造成一定阻碍。建议尽快推进两条街道路拓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将新民街至老船厂步行桥与金带街连成一片,打通“两江四岸”的碧道,提升西湖周边区域环境,加快“城市客厅”建设步伐。
秘海英(市人大代表,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惠州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
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华贸中心、港惠新天地、水东街等特色商圈、示范街区,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消费升级。
目前,我市零售商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建议加大对商业升级项目的政策支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我市零售商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同时打造更多属于惠州本地的节庆消费品牌,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我市消费的增长。我市商圈还或多或少存在交通痛点,建议开展道路规划调研,加快提升商圈“的士岛”和市政道路的建设效率。
建议加快推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配置工作,目前惠州在公共范围内共有63台AED,与我市常住人口相比,配置数量远远不够。建议加大我市AED覆盖面,将公共场所AED地图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
陈瑞励(市人大代表、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搭建企业资源链接平台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八个重点聚焦和实施八大提升工程,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投资增容增效的决心。
近年来,惠州引进了大量重点产业项目,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3+7”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建议在强化产业链招商的同时,参考一线城市成熟活跃的“早餐会”“资源汇”等多形式,打造平台进一步鼓励支持专业协会链接在惠大中小企业的研发、技术、工厂、采购等资源,进一步鼓励支持专业协会促进惠州市内优质企业需求、资源的链接,让“肥水先灌溉本地田”,一方面促进来惠产业的能量释放,另一方面拉动惠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助力新型工业强市建设。
惠州正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建议按照惠州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重点,进一步拓宽补贴惠及范围、细化人才分类规则,提高人才政策的招才引智效果。
余丽敏(市人大代表、惠州市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
整合资源增加学生运动场所
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建了一批新学校,孩子们拥有了宽敞的操场,但目前仍有部分老旧学校的运动场地偏小、达不到现代学校标准化要求。
体育课安排需要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青少年的心理规律,早上一些体育课不能安排在第一第二节课,剩下可以安排的课就不多了,导致同一节课的时间段里有8~9个班、400~500个孩子同时使用体育活动场地,时间相当集中、场地相当拥挤,既影响了教学效果,又存在着安全隐患。建议挖掘老旧学校周边资源,改造成“足球场”“篮球场”“乐跑跑道”“体育乐园”,建设成为可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周一至周五供学生运动,周末向市民开放使用。
本版内容编排以发言先后为序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李向英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张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