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南宋名将岳飞是尽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忠贞爱国的精神图腾,从未想到时光隧道穿越800多年后,近日在报刊上得知:岳飞遇害后妻儿发配惠州,在惠州生活了20年。
同为千古名人,北宋被贬的苏轼也在惠州生活了2年8个月,比岳飞家人来惠州早40多年。岳飞和苏轼,两人都和惠州结缘。一位元气饱满,赤子之心,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成就能有几人可堪比?一位戎马倥偬一心报国,一首《满江红》,气吞山河,千古绝唱,又有几人可堪比?
只是苏轼在惠州时间虽短,但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在惠州的名气妇孺皆知。而岳飞的妻小,在此20年,却鲜为人知,正因为鲜为人知,弥足珍贵。
想探寻岳家人的足迹:饱经丧夫之痛的女子李娃,是否在栖身的破庙里,白天缝补浆洗,夜晚以泪洗面?是否一面对秦桧、万俟卨之流的恶行恨之入骨,一面无奈发出苍天不长眼的感叹?甚至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
想追忆岳家人的故事:幼年丧父的孩子,是否在饥寒交困的时刻,渴望一碗热腾腾的粥饭;是否在梦中无数次呼唤着“父亲”,脸上挂满泪痕?是否在无人的旷野大声吟诵“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白天,穿过古老的小巷道,来到溪水湖畔,不知哪一块发黑的石板是岳家人曾经踏过的;不知哪一寸草滩是岳家子孙逗留过的;更不知哪一眼泉水是岳家人汲取饮用过的。昂首是天,头顶那一轮明晃晃的太阳,一直亘古不变地照射着脚下的大地。
夜晚,凝望浩渺的星空,我仿佛看见:岳飞妻子李娃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撩起搭在前额的发丝,如数家珍般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他们的姥姥是如何在父亲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而这四个字又是怎样震撼了最初负责审讯父亲的官员何铸,让他坚信岳飞绝对不会谋反,转而为岳飞鸣冤;讲他们的父亲在抗金的战旗下,横刀斩杀金军,多次立下奇功,是何等威风;讲大哥岳云如何从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攻城拔寨,创造出战无不胜的“赢官人”口碑,让金人闻风丧胆,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长叹……
我是一名新惠州,对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了解太少,所知不多,无从考证岳飞家人在惠州20年的足迹,他们住在哪里,曾经历过什么?20年后,传说岳飞的儿孙们陆陆续续北上和东下,有的去了湖南,有的去了江西,有的去了杭州,不知道是否还有后人留在惠州绵延至今?因为岳飞的二儿子岳霖是在惠州娶妻生子的,娶的是不是本地的姑娘?如果是,惠州有哪个族系曾与岳家有缘?希望能找到答案,哪怕只是一点传说。如果真能找到岳家人在惠州的印记,定当前往,秉烛燃香,来一次迟到了800多年的祭拜。
我无法参与挖掘岳家人当年与惠州人民相处的故事,但是,我能感知到,当邻居们得知他们是岳飞的家人和后代,会和我们现在一样,不仅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更怀有一份对英雄家人的崇敬之情。邻居大叔大婶们你一桩、我一件,用粗糙而结实的援手,守望相助,帮助岳家人度过艰难的岁月;小伙伴们纯洁无暇的赤子之心,也会给岳家子孙的童年色彩增添亮色;荔枝的甜蜜,会让他们暂时忘却了烦忧;西湖里的鱼虾,会让他们品尝客家的美味……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800多年星河流转,岳家军的血脉依然伴随着东江水绵延流淌,岳家人骨子里的忠贞气度与罗浮山一样挺拔苍翠。
归去来兮,英雄的目光仍在惠州瓦蓝的天空凝望,英雄的浩气早已在惠州的热土上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