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激发惠州活力潜力

2022年01月1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市民提供贴心便利服务。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市民提供贴心便利服务。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惠企便民提升工程。我们要紧盯政务服务、政策落实、项目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工作从方便行政管理向方便群众企业办事转变,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正着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现代产业,推进集群化发展,关键还是要不断引进、培育项目,着力服务好项目,为推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充分展现惠州宜居宜业魅力。今年市两会期间,就如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推进“政策主动找人服务精准到人”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通服务企业堵点痛点。探索实施“四办”举措,将“事事分头办”转变为“一事一次办”,全面提升获得水电气的便利程度。要加快健全政企沟通“零距离”机制,优化提升服务企业直通车平台,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第一时间跟进处理企业反映的问题。

“近年来,惠州推出系列惠民便企政策,创新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实行‘四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商事制度改革,办事作风深入民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惠阳支行副行长温益兵建议,惠州进一步丰富延伸“联席办”内涵至企业,在企业和部门间建立约束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分级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迅认为,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包括全力打通服务企业的堵点、痛点,加快健全政企沟通零距离的机制等,很接地气。他建议完善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增加直通车密度和频次,让“疑难杂症”上直通车,以便市领导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涉企政策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建设惠民利企政策库,变“企业群众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群众”,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速项目落地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通服务企业堵点痛点。深化信用承诺制改革,扩大项目容缺受理范围。推进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省级试点,高标准打造信用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

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容缺受理、信用快审机制,审批效率和项目落地效率明显提高。博罗县创新推出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摘牌即动工等方式,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委书记谢远区在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整体行政效能,2022年,博罗将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行动,从聚焦服务企业发力,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谢远区表示,除了从聚焦服务企业发力,今年博罗还将聚焦实体经济、有效投资、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党建主题等方面发力,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谋划好今年工作,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博罗担当。

对标深圳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惠州正着力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

市政协委员、惠州学院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危兆宾建议,不妨深入调研深圳和惠州在惠企政策上的差距,特别在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上,根据深圳经验结合惠州实际,研究制定具有惠州特色的政策。同时,加大对现有惠企政策的绩效评估,优化完善提升,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服务企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副所长黄爱民建议,对标一流就需要在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对标学习,建议我市加强项目引进建设全流程的专业化政务服务,推动发改、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主动提前介入,为项目提供一条龙的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加速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朱丽婷 邱若蓉 刘豪伟 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