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合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探索建立“湾长制”助力美丽海湾建设

2022年01月1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1月13日,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通过双方合作,到2022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减污降碳取得新进展,美丽海湾建设实现突破,城市自然生态品质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自然生态安全保持稳定,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美丽海湾建设纳入省海洋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

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打造粤港澳美丽海湾示范区、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建立空气环境精准管控体系等6个方面。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方面,我市系统开展2035年远景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开展美丽惠州建设,力争在美丽中国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集中力量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产业,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特色转化路径。

省生态环境厅支持我市建立以大项目带动大治理的创新模式,对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等重点项目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发展平台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支持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指导我市开展美丽惠州建设规划工作。

打造粤港澳美丽海湾示范区方面,我市将探索建立“湾长制”,严格海岸线资源管控,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消除入海河流劣Ⅴ类水体,开展海漂垃圾整治行动,加强哑铃湾、范和港、考洲洋、中央列岛等区域管护,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提升海洋环境监测和涉海工程监管能力,打造一批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美丽海湾。省生态环境厅支持我市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工作,将考洲洋、范和港等美丽海湾建设纳入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导我市开展重点海域陆海统筹污染协同治理。

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方面,我市将高水平保护东江水质,严格保障生态流量,确保东江供港水源安全,推进高标准碧道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切实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水平,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强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和支流河涌整治,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确保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省生态环境厅将指导惠州科学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指导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指导研究部分水体溶解氧偏低问题,指导我市与深圳、东莞等市开展淡水河、潼湖水等跨界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及其生态修复工作;支持惠州治水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支持惠州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共同推进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惠州蓝”是我市的金字招牌,建立空气环境精准管控体系也写进了协议内容。我市将全面推进能源、产业、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结构调整,以防控臭氧和扬尘为重点,提升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省生态环境厅支持和指导我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防控,加强臭氧污染天气应对;指导我市开展碳达峰实现路径安排、气候变化应对,以及石化等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工作。

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固废污染防控能力方面,我市将强化土壤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三期等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安全贮存能力和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学习深圳试点经验积极建设“无废城市”。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我市将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大亚湾石化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提高环境应急准备能力,建立健全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规划限制区安全保障与环境管理机制,强化核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生态惠州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探索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省生态环境厅将指导我市进一步提升大亚湾石化园区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环境应急能力水平,支持和指导高质量建设太平岭核电项目,从政策、资源、技术方面大力支持场外核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太平岭核电项目质量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