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寻根之旅

2022年01月23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捧读马叙先生的新著《乘慢船,去哪里》,我的一颗心方悠悠然醒来,从宅家日久的蒙昧昏沉中,像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草木,开始萌芽生叶展新枝,开始饮露浴雨迎暖阳。

春去春回,韶华逝水。终于,偷得半日闲暇,要么自驾出游,打卡名山大川;要么包车随团,直奔草原大海——名为探山访水,实则走马观花,匆匆拍照归去来,情未寄而怀未抒,即便晒个图文吧,亦是无关人文,更乏思考,常仅止于朋友圈的小小得意罢了。

马叙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出游是散漫的,体验是诗意的;他的思考是人文的,书写是深情的——“在这个草原之夜,我是这里的一棵草,一只羊,一块土。在辽阔的巴尔虎草原上,我就这样听风吹过:吹过牧场,吹过人心与湖泊。一支长调的叙说,把原本的虚构唱成了现实……”如果说翻开一本书,就是踏上一段旅程,那么,作为中国“新散文”创作先锋人物的马叙,引领大家乘坐的,恰是古老的木船,他以笔作橹,轻轻摇动,缓缓离岸,然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错,这是一场慢时光的诗意之旅。木黄,慈城,沉香荡;遂昌,淳安,楠溪江……从喧嚣、日常出发,抵达安宁与深远。你我的目光与脚步不曾停留,一路追随作者行吟山水、神游古今的身影,徜徉于其诗、文、画合一的精美篇章。

可以说,三辑作品,“近似虚构的旅行”“乘慢船,去哪里”“河山海四记”,篇篇散逸着文化寻根的意味,篇篇氤氲着人文情怀与生命哲思。随举一例,“雁荡山多是枯笔山水,山峰刚健峭立,奇异向天。与雁荡山咫尺比邻的楠溪江,则是水墨写意,轻柔湿润,意蕴绵长……撑竹筏的艄公,弯腰斜身,双手撑篙,质朴却固执,如狼毫笔书写于丝绸一样的江面。一组组茂林修竹,可坐狐仙水妖,偶一探面,妖娆迷人。近岸处,溪石铺展,渐渐没入江中,为水与岸作谦卑的过渡……”是不是心意别裁,独抒机杼?尤其是,书中所描绘的地方,除了著名景点,作者把更多的笔墨、更多的情感与更多的思索交付江浙地区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甚至连地图上也很难查到的小地方,如“新市”,如“湖墅”,如“施家岙”,如“坡阳古街”等等。然而,小地方有小地方的丰厚,小去处有小去处的大美,远离高铁,远离飞机,悠然行走,从容探寻,恰能满接地气,笑看浮云,给你我带来新鲜别致的阅读美感。再者,“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中国文化的繁花似锦,亦恰恰离不开作者等对类似这些小地方小去处的文化寻根与书写。

在古镇老街的震撼之外,在山林溪水的浸染之外,在诗意盎然的行文之外,书中还穿插了30余幅作者近年来所绘的水墨人物行吟图,线条貌似简单粗犷,人物貌似夸张随意,题字貌似一挥而就,但细品之下,一幅幅画却又古意盎然,潜蕴妙趣,暗含哲理,让人开怀,让人省思,让人叫绝……画与文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