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码上看视频
他们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有共同的名字: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平日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各展其能,传递温暖;昨日,他们齐聚罗浮山,成为景区中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昨日,2022年惠州市关爱道德模范暨新春志愿服务活动在罗浮山举行。来自我市的32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一起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收到新春慰问礼包、体验罗浮山新开通的索道,感受惠州礼遇好人氛围;到罗浮山鹰嘴岩周边等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旅游文明劝导志愿活动,展现好人榜样力量……
与此同时,各县(区)也同步开展关爱道德模范暨新春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惠州注册志愿者超120万人
“好人”如星火,折射着人性的光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让惠州好人从星星点点到群星灿烂。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名,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8名,市级道德模范提名奖40名;共有“中国好人”40名,“广东好人”83名,“惠州好人”936名。
“参加活动的32人,就是我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优秀代表。”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刘益明说,榜样是一种动力,更是一面旗帜。我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争当志愿者、争做文明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20万人,他们遍布在城市乡村、活跃在各行各业,立足岗位学雷锋,就近就便做好事,这些好人好事已成为惠州的一道道靓丽风景,成为惠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刘益明表示,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关心关爱,引导全社会更加尊崇、礼遇、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号召全体市民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好人好报的文明风尚和价值导向,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增光添彩,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市将以“佳节尚文明 志愿关爱行”为主题,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阵地,在全市广泛开展关爱老年人、关爱青少年、关爱残疾人、美好生活、文明过节、关爱自然、春运暖程、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昨日的活动则为系列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之一。
提升志愿服务社会认同感
坐缆车登上鹰嘴岩,罗浮美景尽收眼底,喜爱音律的“中国好人”、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掏出随身携带的长笛,信手吹奏了一曲《天路》。悠扬的笛声,让罗浮山更添了几分“仙气”。
“听说这个索道是上周刚升级开通的,现在就组织我们来体验,很用心,心里暖暖的。”赵喜昌告诉记者,罗浮山他曾到过几次,却是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的位置,第一次坐缆车,美好的体验和美丽的风景都让他觉得不虚此行。“惠州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这是大好事。其实很多人有做志愿的意识和想法,却不知从何下手。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惠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决心,也感受到了惠州对好人和志愿者的关心和关爱。”“广东好人”、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李金海告诉记者,每年,惠州都会举行多场关爱好人、志愿者的活动,让身边好人和志愿者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社会荣誉,还能在就医、子女入学、积分入户等方面享受到优惠对待,这些都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让我们觉得‘好人’不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温度。”
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
“垃圾不落地,惠州更美丽。”从观景台一路向上,一路赏美景捡垃圾,到达鹰嘴岩时,拎着满满一袋垃圾的“中国好人”、惠东县爱心群志愿者协会会长李乾国感觉心中豪气万丈,和身边好人们一起喊起了口号。
“今天的活动也为我们好人之间提供了一个精神交流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兴奋。”李乾国告诉记者,参加本次活动的身边好人,他听过很多人的名字和事迹,但是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不多。能够和这么多在志愿服务道路上努力前行的同路人一起做志愿服务,这种感觉很好。“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共同行动可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文明惠州建设。”
“广东好人”、博罗县方向公益协会会长张彩英说,在场的很多好人都是志愿服务协会的领头人,本次活动能够汇聚好人们的影响力,极大地发挥榜样的效应。“我和很多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人互相加了微信,也和部分人初步达成了下一步联合志愿服务的意向,接下来我们会加强联系,资源共享,更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一群好人一起做志愿服务,这是新年最好的开端。”“广东好人”、惠州市红棉慈善会会长李鸿国告诉记者,参加活动的“广东好人”谭杰此前就是红棉慈善会一直帮扶的对象。如今在一起参加活动做公益,他感受到了志愿精神的传承。“我们这些同道中人聚在一起,不仅交流了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里暖暖的。”
“10多年的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惠州市民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中国好人”、东江义工队队长黄元盛认为,要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就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他将传承、发展志愿服务的方向转向了青少年。每月,东江义工队都会组织青少年儿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体验活动,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耳濡目染,体会志愿服务的快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志愿服务不一定要做什么大事,像捡垃圾这样的小事,恰恰是日常生活中的良好切入口。通过小手拉大手,青少年与家长相互带动,可以让志愿服务在全市蔚然成风。”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卢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