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一座红色底蕴深厚的英雄城市,抗日战争时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驰骋南疆、抵御外敌,解放战争时又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浴血奋战、解放华南。
为弘扬东纵、边纵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惠州市老战士联谊会(以下简称“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于1988年9月成立,600多名老战士以此为平台开展各项活动,为惠州建设与发展贡献余热。即使时光流逝,这些老战士不断“减员”,但回顾联谊会走过的30余年历程可以发现,老战士们又树起了一座熠熠生辉的历史丰碑。
助力红色历史文献修编
成立初始,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为宗旨。该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曾堃表示:“30多年来,东纵、边纵老战士们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党的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历史,是党史、军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以弘扬东纵、边纵精神为己任,学习宣传东纵、边纵历史,总结提炼东纵、边纵精神,挖掘升华东纵、边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该联谊会刚成立就从各单位、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东纵、边纵历史为主要内容,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积极支持配合党史部门编撰《东江纵队志》《粤赣湘边纵队史》,创办会刊《东江松林》,发动老战士、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撰写回忆录和专题文章,先后编辑出版38期,共约300万字,文章500篇左右。联谊会还从中选取文章162篇编辑成《金秋为霞红满天》一书,被赞誉为“反映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这两支南方游击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与《东江纵队志》《粤赣湘边纵队史》一起,为世人留下珍贵红色历史文献。
除了编纂书刊,该联谊会还配合中央电视台摄制《东江纵队历史文献片》《粤赣湘边纵队历史文献片》《香港秘密大营救》《惠州抗战》等大型历史纪录片,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彰显了东纵、边纵历史。
积极筹建东江纵队纪念馆
在革命战争中,东纵、边纵将士锻造出“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牺牲的革命风范”。
怎样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绵绵不断的精神动力?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于2000年提出建立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建议,得到社会各界支持。2001年11月,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主持召开全省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座谈会,向全省老战士发出捐款筹建纪念馆的建议,共募得捐款250万元,其中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捐款30万多元。随后,又会同博罗县老战士联谊会,多次前往全省各地争取省及有关市县的支持,总共筹措资金1100多万元。联谊会还积极参与东纵纪念馆的设计、施工、史料征集、展览大纲的讨论和布展工作,使东江纵队纪念馆在2003年12月顺利开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地处博罗县罗浮山景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观旁,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500多张真实历史照片和2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还原当年东江纵队的英勇事迹,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
为建设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献计出力
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后,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提出在边纵成立地、惠东县安墩镇建立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老战士们再次带头捐款,并配合安墩镇委、镇政府,争取市、县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资金600多万元。
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于2003年8月开始选址建设,2004年10月完成首期建设工程,有革命英雄纪念碑、纪念广场、雕塑群、边纵史迹图展廊、飞鹅嘴烈士纪念亭、纪念门楼及其他附属工程,成为惠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名片。
2018年,惠东县对该纪念园进行升级改造。市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再次积极作为,召集部分理事会成员就纪念园的规划、建设举行座谈会,就纪念园的规划设计原则、思想主旨、建筑风格、标准要求、大纲编撰、陈列布展等六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建议得到市、县、镇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粤赣湘边纵队历史陈列馆展览布展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东江纵队纪念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及其陈列馆是目前全国作为纵队级的部队唯一的纪念场馆,与高潭革命遗址群、雁湖东江红军出港纪念园、叶挺纪念馆等一起形成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中共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彰显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江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何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