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

锤炼党性为民谋利 明显提升群众幸福感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举措 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龙门县城新貌。

龙门县城新貌。

    志愿者把孩子所想的文具、课外读物等送到孩子们手中。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志愿者把孩子所想的文具、课外读物等送到孩子们手中。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为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龙门县高度重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并结合全县实际,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全县968个基层党组织19406名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历史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韧党性、厚植为民情怀上取得新的实效,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逐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层层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抓实效 谋划“五个一百、十个一”活动

2021年6月23日,龙门县文化馆窗外的知了叫个不停。龙门农民画画家黄伟平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如常在长卷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梦想》龙门农民画长卷完美收笔。

这幅由黄伟平、廖锦锋、梁彩欢、骆雪芳、罗秀芳、刘少夏6位龙门农民画画家,历时半载绘就的《百年梦想》龙门农民画长卷长2021厘米、宽71厘米,寓意“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7月1日”党的生日。长卷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深铭载舟之情,既是一幅史诗级画卷、一部可视化的“史诗”,更是一卷微缩版党史、一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党课。

《百年梦想》龙门农民画长卷于去年7月在惠州市博物馆一经展出,就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前往参观学习。有党员干部表示,参观长卷仿佛经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党性锤炼,由此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与责任,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百年梦想》龙门农民画长卷是龙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形式之一。2021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如和风细雨,吹遍龙门大地,润入人心。

为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声音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耳畔,龙门县盘活各类红色资源,扎实抓好全县党史学习教育。龙门县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谋划了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一百”活动,推出 “百集历史”之《百年今日·龙门》、开展党史“百场宣讲”、创作“1+99”百幅农民画、开展“百面旗帜”评选表彰、举办“百场惠民活动”等;与此同时,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龙门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组织筹备党史学习教育“十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一次专题党课、一次专题培训、“一日一课”、一次党史知识竞赛、一次“我是湾区人”大学习大研讨、建设提升一批红色“打卡”点、点亮一次“微心愿”、我为龙门发展献一策、打造一批文艺精品等活动,推动龙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掀热潮

“沉浸式”“下沉式”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2021年7月23日,由龙门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委党校、县委党史研究室、团县委等组织开展的龙门县“学党史·守初心·启新程”党史知识擂台赛,历经两个多月75场比赛后,有8支队伍从全县近20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现场,选手们充分展示各自对党史知识的学习成果和认识水平,并一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辉煌成就。

此次决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充分展现了各参赛队高超的水准和拼搏的精神,也体现了龙门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精气神,掀起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让党史知识普及度更高、覆盖面更广。

据了解,为进一步创新载体形式,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学党史·守初心·启新程”党史知识竞赛擂台赛,以“沉浸式”“下沉式”的竞赛体验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同时,龙门县还有效创新学习方式,举办“百剧庆百年·党史记心中”红色情景剧创作评比,以“演”代“学”的方式增强学习教育吸引力、震撼力,各基层党组织累计创作红色情景剧作品40个,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龙门县深入贯彻落实“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安排,县四套班子成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深入挂点镇村、分管领域开展民生“微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收集民生急难愁盼问题,研究提出62项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解决一批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另一方面,龙门县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集体学习形式,深化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学习。截至目前,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累计举办党史专题学习9000余场次、主题党日1100多场次,全县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及基层党组织书记100%上党课。

▶▶接地气

“大喇叭”讲党课打通学习“最后一公里”

“党史上的今天。广东党史微课堂,第十一期节目,我是主播……”在龙城街道城西村,每天上午、中午或傍晚,只要有空闲,老党员梁后荣总会端坐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喇叭”下,收听党史微课堂。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和梁后荣一样前来收听广播的村民还有很多。有着52年党龄的村民陈运祥说,通过“大喇叭”系统地学习党史,不仅学习途径多了,还能在学习之余和身边老友一同探讨,学习的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

记者了解到,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龙门充分发挥新时代乡村文明治理智能广播系统在舆论宣传、应急指挥、丰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城西村的“大喇叭”讲党课,就是新时代乡村文明治理智能广播系统在舆论宣传上的重要体现。

目前,全县已建成510套新时代乡村文明治理智能广播系统,覆盖全县180个村(社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民公园、文化场馆、交通站点等场所,利用“大喇叭”在每天固定时段播放“四史”内容,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学习途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万家”。

村里有了“大喇叭”,学校和社区里的党史学习教育同样精彩纷呈。

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群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龙门县在去年举办了党史宣讲进校园活动,在龙门县22所中小学校举办以《让历史照进现实》为主题的红色故事百姓宣讲进校园活动,增进师生对龙门红色历史故事的了解;同时还组织优秀团员、少先队员、青少年代表拍摄17期“团团带你学党史”短视频,面向广大青少年讲好党史故事,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达6.7万;通过举办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艺术节、教师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全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外,为提高宣讲工作覆盖面和有效性,龙门县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1+10+N”工作矩阵,即1支县委宣讲团、10支百姓宣讲团、N支各单位各行业宣讲团。宣讲团突出“以身边人讲身边党史”,全面推动龙门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县30余支宣讲队伍深入企业、深入校园、深入村居等基层一线,累计举办宣讲活动580余场次,受益党员群众近6万余人。其中,“爷爷讲党史”微党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和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采用报道。

▶▶办实事

全县10件重点民生项目100%完成

记者早前从龙门县铁岗学校了解到,该校一批贫困学生在“龙门微心愿”小程序上写下的小小心愿被一群满怀善心的志愿者和爱心市民“点亮”,孩子们心之所想的书包、文具、课外读物等学习、生活用品,从愿望清单中走出来,送到他们手中。

这一善举是龙门开展“三微”(“学史力行·情暖万家”“微实事”、“解民困·暖民心”“微心愿”、“你提·我办”“微提案”)行动的其中一项内容。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龙门县注重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以学促干、真抓实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推出“三微”行动,全面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龙门县四套班子、128个县直单位分别到挂钩联系的11个镇街(区、场)180个村(社区),开展民生实情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及时解决民忧急盼“微实事”2489个、踊跃参与点亮困难群体“微心愿”3289个,广泛征集民众意见建议“微提案”186件(落实122件,转“微心愿”办理64件),迅速解决一批群众所盼所求,惠及近10万群众,以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点赞认可。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落实民生项目,推动民生发展提质增效也是龙门县委县政府着力要为民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全县“1+10+N”办实事系列清单,1即县四套班子成员一系列办实事清单,10即全县10件重点民生项目清单,N即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报送的民生项目清单。截至2021年12月,龙门县四套班子民生项目62项100%完成、全县重点民生项目10件100%完成、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民生项目362项完成率98%,涉及到道路交通、生态环保、公共设施、幼儿教育、卫生医疗等10几个领域,一批项目落地落实有效改善市容市貌、交通出行、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以学促干

全力抓好开新局“四件大事”

学党史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明党心、悟党性、践宗旨的一次精神洗礼,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将党史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过程。

为以学促干,龙门县坚持高起点统筹推进,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全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眼全力抓好开新局“四件大事”,即重点通过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短板、助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等四个方面,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进一步提高龙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龙门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打开新的局面。

据数据显示,2021年,龙门先后投入4.51亿元建设市政道路、内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33个。新建、改扩建18所学校和幼儿园,义务教育大班额实现“清零”;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龙门县“三院”年底试运营;建成悦龙公园、滨江碧道、县城风景河、七星山公园二期等重要民生项目;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空气质量连续5年全市第一。

在全面实施“产业强县”首位战略方面,依托园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2021年新入园企业19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围绕“一带双核、两园两城”战略布局,抢抓“双区”核心高端产业外溢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332.83亿元。做强全域旅游品牌,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十强,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4.66亿元,同比增长12.7%。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去年,在加快推进“二十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基本建成永汉——南昆山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加快建设龙田——蓝田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与此同时,龙门举全县之力做好2021年龙门县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深化“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构建“多网合一、一员多用”的基层综合治理网络,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8年全市第一。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