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京与岳飞的渊源

2022年02月03日惠州日报文化
字号:T|T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被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宋高宗下旨:“岳飞、张宪家业籍没入官,家属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月具存亡闻奏。”广南路、福建路指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福建省区。圣旨没有具体说岳飞家属应拘管在何处,具体的拘管地应是由秦桧操作的。

岳飞战胜曹成后,韩京正式入列岳家军

据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记载,岳飞遇害后,“其子商卿霖并弟震同妻女皆羁管惠州郡,拘兵马都监厅之后僧寺墙角土室内。兄弟对榻,仅足容身,饮食出入,唯都监是听。”

被拘管的岳飞后裔失去自由,百般艰难困苦,但他们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岳飞后裔解除拘管重获自由后,各自去了想去的地方,人口没有损失,反而有增长。除了惠州百姓崇拜抗金爱国英雄岳飞并同情岳飞后裔给予帮助外,是否还有别的力量给予帮助?

我循着历史的线索,寻找监管岳飞后裔的兵马都监厅及后面的僧寺墙角土室。遗憾的是,既无历史实物,也无文字记载。终于,我从《惠州西湖志》发现了韩侯祠的词条:“韩侯祠在元妙观,祀宋韩京。”“京破金人,总兵岭南,平大盗,有军纪。”我眼睛一亮:韩京,不是岳飞部将吗?《宋史·岳飞传》没有记载,《宋史·高宗本纪》载:“绍兴二年二月甲子,(高宗)仍命岳飞率马友、李宏、韩京、吴锡等共讨曹成诸盗。”岳飞以八千轻骑,战胜了十余万兵力的曹成后,朝廷授他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的职衔,并将韩京、吴锡、吴全所部拨归岳飞,韩京从此正式入列岳家军。湖南全境盗贼平定后,韩京奉命移师广东,封为兵马钤辖。接着,绍兴三年,岳飞又接受了朝廷的剿寇任务:“时虔、吉盗连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诸郡,帝乃专命飞平之。”岳飞到过惠州平贼吗?岳飞的责任感很强,按理是他的分内事,即使他本人没到惠州,岳家军也应到了惠州。绍兴四年,韩京率兵去韶关的乐昌平贼,之后,驻军广州。这是岳飞接了圣旨指令的任务后,转分派给韩京的任务。

《惠州府志》载“京总兵岭南平大盗,有纪律”

已经接受过招安的惠州曾衮又再次反叛,他有不少兵马,不易平叛。平定叛乱的是韩京,韩京因此被授予建州观察史并任循州知府。六年后,岳飞被害,家属流放岭南,秦桧不会忘记韩京所部主要是在岭南一带剿贼的岳家军的一支人马,他没有把岳飞家属流放到循州拘管。但他疏忽了一点,循州、梅州、惠州、广州原来由岳飞负责剿寇的地区,竟成了韩京的防务区。循州离惠州太近,山水相连,沿水路从东江就可以直下惠州。韩京是广东的兵马钤辖,品级在惠州的兵马都监之上,官秩上可能管得着他们,有无直隶关系无从考证。韩京所部是一支剿寇平叛的机动作战部队。绍兴十年,朝廷还下诏要韩京去讨伐广西一带的贼军。可见韩京并不是固定守循州的。惠州既然在韩京的防务区内,作为是下级的兵马都监,不会不给韩京要求照顾好岳飞后裔的人情。

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韩京因平定广东诸盗功勋卓著,升为阶中亮大夫,加殿前司摧干军都统封上党郡开国侯。根据这个封号人称他“韩侯”。《广东通志》只说韩京做循州知府,没有说做惠州知府,惠州知府表有韩磊卿,后来有人说是韩京的字,但与韩京是不是同一人呢?恐怕缺乏证据。《惠州府志》说:“京总兵岭南平大盗,有纪律,邑人多肖像生祠祀之。守循十年。”如果说韩京没有做过惠州太守,惠州人会绘他的肖像立生祠祭祀他吗?也许会。他为惠州平定过曾衮盗贼作乱。历史迷雾重重,难以拨开,在此抛砖引玉而已。(谢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