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量级文学奖项获得者孙晶岩的纪实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让奥林匹克的脚步声清晰地踏响在中国人民的心头,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十余年后,孙晶岩与奥运会再续前缘,通过5年潜心创作,携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全景记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艰辛、挑战与机遇的历程,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实地走访和人物访谈并重,追踪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
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若想走进读者的内心、打动读者的心灵,无论主题提炼还是细节采撷,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正所谓“脚上多少泥土,笔下多少温度”。孙晶岩将采访奥运视作“时代赐给的宝贵机遇”,在创作《中国冬奥》期间,她在研读上百部的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坚持以实地走访和人物访谈并重,追踪冬奥会的筹办过程,呈现奥运新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点滴。
如作家路小路所言,她像“中国报告文学界一头永远不知疲倦的骆驼”,实地跟踪京冀两地3大冬奥赛区场馆的建设,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还奔赴挪威、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加拿大等冰雪运动强国进行考察。对于人物采访,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夜间,和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观看壮观的造雪场景,这是孙晶岩对冬奥会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态度,感染了无数受访者,他们敞开心扉,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真实的心声。受访者中有叶乔波、杨扬、王冰玉、英如镝等几代为冬奥会拼搏的中国冰雪健儿,有如贾茂亭、郑振国等冬奥赛区的建设者,有如孟庆余、申鸰、崔红彬等冰雪运动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组织者,还有隐藏在冠军和奖牌背后却同样拥有冬奥梦想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奥运会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宏大景象,也呈现出奥运会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变。
深入挖掘冬奥背后故事,呈现超越体育的文化和精神力量
“体育绝对不只是体育,体育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从2008年书写北京奥运会到如今,孙晶岩一直坚持“不是就体育写体育”的创作理念,深入挖掘冬奥背后的故事,呈现“超越”体育的文化和精神力量。中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从1979年中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冬奥会,到1994年叶乔波获得中国首枚冬奥会奖牌,2002年杨扬获得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再到中国冰雪健儿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突破自我为祖国争夺荣誉,中国冰雪健儿的每一步滑行都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冰雪运动前进的轨迹,见证着中华民族昂首迈向世界舞台中央。透过高山滑雪赛道、雪车雪橇赛道在延庆赛区的崛起,“雪如意”和“冰玉环”在张家口赛区傲然挺立,“冰丝带”和首钢工业园滑雪大跳台等冬奥场馆横空出世,冬奥的“中国方案”不仅呈现冬奥场馆建设中的科技含量、环保理念和设计之美,更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文化力量和时代精神。
不可否认,中国人一直有强烈的奥运情结和奥运热情,这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期盼中华振兴的愿望使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犹如一场“圆梦之旅”。读罢《中国冬奥》一书,我们将更清晰地认识到,冬奥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还是综合国力的呈现、是对冰雪经济的促进,是与世界的融合、竞争和合作,更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