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宝红脚艾 罗浮山下春种忙

红脚艾培育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化发展前景喜人

2022年03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种植红脚艾100多亩。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种植红脚艾100多亩。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雨后罗浮,远山如黛,云雾缭绕,仿若一幅流动的彩墨山水画。此情此景,正是明代记载博罗八景之一的“罗浮仙境”。

罗浮山下四时春。位于博罗县横河镇卢屋村的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里,处处是春种的忙碌景象:山泉水顺流而下清澈见底,翻土机耕醒了肥沃的土地,村民在地里栽下一棵棵红脚艾,种下的艾苗迎风生长。

“这批红脚艾清明后就可以采摘了。”广东暨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黄建香介绍,罗浮山下是红脚艾的绝佳生长地,经过精心培育推广,红脚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8棵原种红脚艾扩繁形成标准化种植规范

红脚艾是惠州道地药材。

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妻子鲍姑取材罗浮山当地生长的红脚艾作灸,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录有鲍姑灸法90余条,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有较全面的论述,红脚艾也因此被称为“鲍姑艾”。

2014年起,暨晴公司参与全国艾草植物资源与民俗调查,历经3年多时间,通过对多个种植周期的物候观测及种子根系子一代、二代、多代的繁育实验,结合植物的成绒性、灸疗实践等研究,检测数百种艾草样品,终于在罗浮山挖掘到8棵原种红脚艾,进行扩繁最终形成标准化种植规范。

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红脚艾育苗园圃里,今年1月开始育根的红脚艾苗长到了7~8厘米,达到苗种条件,它们就要“出园”进入田间地头独立成长了。

“今年红脚艾种植我们采用苗种方式。”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农技专家潘庆全介绍,罗浮山脉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且多是半沙土质,是种植红脚艾的理想之地。“前几天刚好下了雨,这片红脚艾刚种下去,有了雨水的滋润,长势很好。”

潘庆全和农作物打了30多年交道,闲不住的他撸起袖子亲自下地,带着10多位村民在田里种艾。种下的红脚艾经过2个多月的生长,进入采摘期后连根拔起,随即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挑选出真正的红脚艾。“虽然过程繁杂,但这是必须的工序,确保基地供应的红脚艾品质。”潘庆全几乎全年蹲在基地里,红脚艾就像他的孩子,在他手上繁育、种植、采摘。

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是暨晴公司建立的红脚艾主要培育种植GAP基地(GAP基地是国家GAP管理部门认可的规模化、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红脚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如今,康祥芳香农业示范园种植的红脚艾有100多亩,都是利用在罗浮山挖掘到的8棵原种进行培育扩繁的。

对红脚艾进行整株多方向科研开发

在田间地头另一侧,去年留存的红脚艾一片翠绿。村民们小心挖起一簇簇红脚艾,尽量保留着红脚艾的根。

拿起一棵红脚艾,主根较细长侧根繁多,根部显出明显的红色,茎基部、叶柄和表面叶脉呈红褐色,这是红脚艾最明显的外表特征。“红脚艾的生长特征和北艾有着明显的区别。”黄建香介绍,红脚艾是丛生,一棵植株可以长成一簇;而以蕲艾为代表的北艾多是株生,一棵植株就长一棵,“所以红脚艾的繁殖力强,我们民间都说它贱生。”

掰下一截红脚艾根部放入口中咀嚼,一股特有的淡香弥漫在口腔里,味道并不刺激。“我们不仅拿艾叶炒鸡蛋,还拿艾根凉拌。”在示范园工作的村民们说,艾草一身是宝,他们也喜欢用艾食艾。

红脚艾的成分和功能具有其独特性、优越性,暨晴公司实行农业种植(品种培育)+研发生产+应用销售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对红脚艾进行整株多方向科研开发,研制出系列具有抗菌、抗病毒、止痒等功效的生物医药产品,包括艾叶温润精油、红脚艾眼喷雾、红脚艾足养液、红脚艾按摩油、艾叶舒痕抑菌软膏等,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市场推广和销售。

“十四五”期间,惠州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不久前公布的《惠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其中提到,结合惠州道地药材种类,重点推广沉香、红脚艾、牛大力、巴戟、三叉苦、金线莲、两面针、岗梅等中药材种植。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