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坚定集群化发展战略 工业总产值剑指1.5万亿

2022年03月04日惠州日报惠州日报
字号:T|T

惠州日报讯 (记者谢宝树 通讯员何立)跻身“万亿工业大市”之后,惠州对先进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规划。日前,《惠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园区功能较完善、企业梯度较合理、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强、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见到成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展望2035年,先进制造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流的制造业强市。

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稳步壮大、创新能级不断提高、企业梯队结构日趋优化……“十三五”期间,惠州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谋划建设“3+7”工业园区,推动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产业园区集聚,持续巩固提升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地位,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惠州2021年工业总产值破万亿元,成为广深佛莞之后广东又一个“万亿工业大市”,挺起新型工业强市脊梁。

“十四五”时期是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战略机遇期,是惠州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关键五年。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园区功能较完善、企业梯度较合理、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强、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见到成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初步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强化与广深佛莞协同,做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规划》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细分指标,以期规模质量实现新突破、创新能级迈上新高度、数字化转型取得新成效、集群发展呈现新格局。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6.5%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6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45%以上。到2025年,打造绿色石化、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超高清视频、大数据和软件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的重点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工业企业30家。

构建“一轴三带”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空间格局

结合惠州市产业空间分布特点及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需要,《规划》提出依托“丰”字交通体系、“3+7”工业园区及重点产业园区进行空间布局,按照“轴向拓展、带状联动、园区支撑、集聚发展”布局原则,构建“一轴三带”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空间格局。

“一轴”是指陆海联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轴。依托“丰”字交通南北轴线(1号公路),由南向北依次串联惠州湾产业新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金山新城、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建设惠州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构建陆海联动、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功能布局,打造区域性陆海联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轴。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三带”是指临东江高端智造发展带、中部轴线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惠深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带。临东江高端智造发展带重点布局智能装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中部轴线先进制造业发展带重点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惠深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带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以东西交通轴线为依托,西向对接深圳、香港,积极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推动深圳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东向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

打造“2+1”先进制造业集群

根据《规划》,惠州将坚定集群化发展战略,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产业资源集聚,提升产业集群整体优势。围绕“2+1”现代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绿色石化、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9大细分产业。

“2+1”现代产业集群中的“2”包括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1”指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当前,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全面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起步区建设热火朝天,TCL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百亿投资启动……值得关注的是,《规划》首次在“2+1”现代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绿色石化、新材料等9大细分产业。

以新材料产业为例,《规划》提出依托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化工新材料)、大亚湾开发区(合成材料)、仲恺高新区(电子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博罗正威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铜材料),大力发展需求旺盛的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材料、锂电池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产业,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700亿元。

实施融深融湾等七大专项行动

“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行动是关键。《规划》提出实施融深融湾、园区建设、项目攻坚、优企培育、科技创新、数智赋能、低碳转型等七大专项行动,明确16项重点工作。

如在园区建设行动中,《规划》提出,加快园区软硬件建设,完善提升园区功能。谋划建设一批“两新一重”项目,加快规划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道路、电力、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十四五”期间,“3+7”工业园区年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低于150亿元。围绕园区企业共性制造需求,布局一批智能工厂、共享制造平台等共享型基础设施,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支持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检验检测中心、研发创新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和人才交流培训平台,推动工业园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做实“十四五”重大项目库,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