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志愿者慰问长者。 图②: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 图③:志愿者与海洋综合执法人员一同净滩。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3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里,由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在水东街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 志愿建功行”——惠州市2022年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启动,我市首个青春社区志愿服务站水东街区示范站和惠城区桥东街道水东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揭牌运营,多支志愿服务队伍齐聚合江楼下接受授旗,2022年志愿服务系列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开幕,“志愿红”涌动惠州,22项主题系列活动贯穿全年,我市的志愿者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在惠州,志愿服务不停歇,文明理念入人心,带着文明温度的志愿服务,已经形成常态。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学雷锋志愿服务时代价值,助力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27万人,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惠州常住人口604万人计算,每4.8个惠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这个数据每天都在增长。目前,我市各类志愿服务团体活跃在城市乡村、各行各业,长期广泛开展关爱、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理论宣讲、平安守护、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全民化,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服务在全市蔚然成风。
旁观者变成志愿服务践行者
主动细心把灌木丛中的饮料罐、废纸捡出来;向来往市民游客宣传文明惠州……在惠州西湖景区,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的志愿者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为惠州西湖增添更多魅力。“这次活动我们集团一共来了13名党员志愿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员志愿者逯延勐说,惠州是一座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双手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带头发挥榜样作用。
67岁的王建成,党龄35年,他的妻子黄月慈,今年64岁,党龄25年。自从2019年加入市红棉慈善会以来,王建成夫妇将公益变为生活常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到敬老院慰问、义务植树、文明交通岗站岗等活动。不管是在惠州市区,还是到偏远的龙门乡村,王建成总是开着他那辆破旧的小轿车,载着妻子出现在各个志愿活动现场:“我们是党员,虽然退休了,但应该继续发挥余热。”
早上7时30分起床从惠城区白鹭湖出发,大约9时,刘中强到达市区江北伟豪都市印记一楼的小伙伴公益“日记树”成长营项目处,打开电脑阅读批改小学生们发来的日记。在广州商学院读大学的刘中强是“日记树”成长营项目的助教志愿者,主要工作是辅导孩子们写日记。在寒假,他还参加了送腊八粥、图书爱心义卖、健康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能利用寒假服务家乡、服务他人,我很开心!”
41岁的张桂芳是全职妈妈,家有11岁、6岁的两个孩子,从2021年6月以来的半年多时间,她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这样的:每天早上6时起床做好早餐,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到菜市场买好菜后,7时50分前准时来到河南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疫苗接种或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已成为她的“全职工作”,“我不用上班,有时间就做些好事。”
在惠州,志愿服务已常态化、全民化。我市已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打造“关爱自然”“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巴士”“文明实践日·逢五出发”“博艾健康乡村行”等群众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广大群众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他们中,既有机关干部,也有私营企业经营者;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充满稚气的儿童;既有专门技术人员,也有热心肠的普通劳动者;既有志愿者夫妻档、父子兵,也有一家三代都做志愿服务的家庭。
尤其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市以“佳节尚文明 志愿关爱行”为主题,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阵地,在全市广泛开展关爱老年人、关爱青少年、关爱残疾人、美好生活、文明过节、关爱自然、春运暖程、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市民从最初的旁观者变成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凌晨4点多就接到电话,火速召集,7点多志愿者们陆续到位。”日前,惠东县爱心群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乾国说。3月2日,惠东县报告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当天该县大岭街道、平山街道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需要志愿者协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乾国迅速集结约100名志愿者全力支援两街道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为守卫惠东贡献志愿力量。
晚上10时许,灯火通明的惠城区马庄派出所办公室里,防疫志愿者温婉玲顾不上喝一口水,埋头做防疫大数据核查。在极短时间内,一张张有多项内容需要填写的表格被她一一打电话核查完毕并记录好,然后录入电脑与各个城市瞬间关联,连接起一张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网络。如何更快、更准地核查采集疫情重点关注人员的活动轨迹等信息,是落实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惠州周边城市有疫情发生,有时候一个基层派出所一天就有两三千条需核查的数据,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核查到位。为了和病毒赛跑,我市一些志愿者充实到基层派出所进行防疫大数据核查志愿服务,他们化身为大数据核查前线的“侦察兵”,每日坚守岗位,拨出百余通电话。
“我很幸运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也很幸运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投身基层、服务人民。希望在这两三年里,我能始终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的青春更好地在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最大程度地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年毕业于肇庆学院的刘翠婷,加入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成为驻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办事员。
50多岁的钟晓春每天早上8时30分就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带领志愿者们穿着志愿者服装,分散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的各个楼层,热情地指导就诊者如何自助预约挂号、预约取号、门诊缴费、查询卡号、打印检查报告等,耐心地分流患者、引导就诊、解答疑问,并为老人、孕妇及行动不便的就诊者及时提供帮助。2020年市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应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邀请,开展“门诊便民就医志愿服务”,钟晓春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一周5天,她都带领志愿者坚守在岗位上,面带微笑、耐心细致的回答让患者和家属心里暖暖的。作为学会的一员,她还经常随队到麻风病康复医院看望曾患麻风病的老人;参与服务队组织开展的临终关怀项目,帮离世的老人擦洗身体,让每个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大家都会遇上不同的难处,他人有需要,而我又能做到,何乐而不为呢?”钟晓春说。
在惠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他们行动起来“益”起温暖这座城。疫情防护、乡村振兴、关爱自然、邻里守望……志愿者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坚守,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在有关部门的号召下,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无惧风险、冲锋在前,彰显出志愿服务的价值底蕴和精神内涵,一抹抹靓丽的“志愿红”用行动书写了使命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私奉献。
评先树优嘉许激励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德不孤,必有邻。当身边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往往引发效仿,“共生”的结果,是崇德向善的风尚自然日益浓厚。当然,这种“自然”,是需要“土壤”的。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推进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建设,在壮大志愿者队伍上下功夫,在让志愿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上花心思。我市推出了星级评定、荣誉授予、评先树优等嘉许激励举措,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窝心”的嘉许激励,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培肥志愿精神生根发芽的社会土壤,使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土壤不断变“厚”。
我市积极开展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进典型活动,截至2021年,我市有最美志愿者676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66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49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9个。
为鼓励志愿服务,我市给志愿者授“星”,目前全市有一星级志愿者4103人、二星级志愿者2011人、三星级志愿者3263人、四星级志愿者4128人、五星级志愿者5484人;金奖志愿者111人、银奖志愿者138人、铜奖志愿者284人;一星级志愿服务组织80个、二星级志愿服务组织97个、三星级志愿服务组织71个、四星级志愿服务组织35个、五星级志愿服务组织30个。
从2018年开始,我市便由政府出资,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统一为4个建成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高新区)的实名注册志愿者们购买意外伤害险,为广大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保驾护航,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除了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力挺”志愿者外,我市也注重在日常生活上关心关爱温暖志愿者,先后推出慰问帮扶、积分落户政策,让他们在就医、子女入学、积分入户等方面享受优惠对待。每年,惠州都会举行多场关爱好人、志愿者活动,让身边好人和志愿者不仅可得到更多社会荣誉,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更有效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感受到惠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决心,也感受到惠州对好人和志愿者的关心和关爱。”“广东好人”、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李金海说。在2022年惠州市关爱道德模范暨新春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自我市的32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一起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收到新春慰问礼包、体验罗浮山新开通的索道,感受惠州礼遇好人氛围。他们还到罗浮山鹰嘴岩周边等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旅游文明劝导志愿活动,展现好人榜样力量……
就在3月5日当天,惠州市区各大LED显示屏集中燃情播放“致敬志愿者”主题宣传片,我市各大媒体纷纷发布展示惠州志愿者风采短视频,在全体志愿者中掀起一股股暖流,更在市民心中播撒了向上向善的种子。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7月5日,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经过7年多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5日,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从最初的100多人增至127.53万人,其中志愿服务组织6488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77719个。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我市广大志愿者将勠力同心、开拓奋进,书写更加精彩的志愿服务篇章,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增光添彩,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数读志愿服务
●截至今年3月5日,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从最初的100多人增至127.53万人,其中志愿服务组织6488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77719个
●截至2021年,我市有最美志愿者676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66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49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9个
●目前,全市有一星级志愿者4103人、二星级志愿者2011人、三星级志愿者3263人、四星级志愿者4128人、五星级志愿者5484人;金奖志愿者111人、银奖志愿者138人、铜奖志愿者284人;一星级志愿服务组织80个、二星级志愿服务组织97个、三星级志愿服务组织71个、四星级志愿服务组织35个、五星级志愿服务组织30个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