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如期实现

今年六大项目助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3月0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市残联举办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

市残联举办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

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如期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将以残疾人“创新工程”和“攻坚工程”六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残疾人工作会议暨市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上获悉的。

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安全

“住房环境改善了,住得开心。”惠东县白盆珠镇横坑村新村村民小组村民赖惠容自从搬进新房,生活明显改善。赖惠容视力四级残疾,大儿子患癫痫病多年,一直靠药物控制,一家人靠低保维生。之前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瓦房里,一到下雨天房子到处漏水。2019年,政府部门给他们补助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市残联提供了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改造补助资金,赖惠容建起了新房。

像赖惠容一样,梦想照进现实的案例在惠州不断上演。“十三五”期间,惠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推进实施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康复救助、家庭无障碍改造、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社会力量扶贫等保障措施。截至2020年底,全市近9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1050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2亿元,惠及2.8万人;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3亿元,惠及5.1万人。符合条件的3.9万名残疾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以及4.3万名残疾人的基本医疗保险被纳入政府全额资助。

残疾人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2.21万名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为415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发放市级资金2077.5万元,做到应改尽改,切实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都能住到安全住房。

残疾人新增就业率排名全省第一

在小金口街道乌石小学附近,42岁的肢体残疾人郑广朋正忙着锂电池的组装和维修,尽管每天忙碌,但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与他两年前的状态有着天壤之别,这些改变得益于市残联组织的一场技能培训。

两年前,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开展锂电池技术培训班,郑广朋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培训掌握了组装、维修技术。去年,他开了一间小店,开启了创业之路。“现在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生活肯定是没问题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郑广朋说,接下来他还希望带头举办培训班,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惠州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采取分散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扶助残疾人个体从业等各种形式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服务。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立了11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残疾人7055人;建立了5个残疾人集中、辅助性等就业基地,共安排残疾人就业3899人次,扶持216名残疾人实现个体创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10425人。截至2020年底,残疾人新增就业率618.38%、残疾人就业培训率480.22%,排名全省第一。

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66%

5年前,家住惠城区的林女士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孩子,可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林女士只好辞掉工作“专职”带孩子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让她松一口气的是,省市县每年给予2.8万元的康复补助,大大减轻了经济压力。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惠州投入康复经费16100万元,较“十二五”增加3000万元,增长22.9%。五年累计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及救助8423人次,较“十二五”增加3672人次,增长77.3%。

在残疾人教育领域,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融合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全市实现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98.66%。同时,全面落实“南粤扶残助学工程”,累计为145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79.5万元。

惠州特殊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惠州共建设70间资源课室,其中61间资源教室配备了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覆盖率达80%以上。全市建有6所特殊教育学校,完成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建设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目标。

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手拿盲杖,顺着盲道一路来到公交车站,盲人朋友老蔡掏出手机,通过读屏点开了一个APP,在上面熟练地预约想要搭乘的18路公交车。不到3分钟,外置喇叭开始大声提醒18路已进站,提示老蔡上车。在预约公交车时,老蔡还点击了要下车的站点。快到站时,手机系统会大声提醒。“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出门方便多了。”

为方便残疾人的出行与生活,市残联在市区14条主要交通线路200台公交车上安装导盲车载系统,为视障人士免费配送导言终端机600台,发放盲人读屏软件1000件,对政府及残联门户网站进行无障碍建设。

与此同时,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惠州新建11个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项目,举办五届广东残疾人文化节惠州市系列活动,参加广东省“南粤金影奖”公益微电影大赛以及各类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几天前,惠州籍残疾人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孙变变参加冬残奥会火炬手接力,担任第13棒火炬手。“能参与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我感到非常骄傲,也十分荣幸。”孙变变说。

事实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惠州残疾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残疾人运动员再创佳绩。惠州残疾人运动员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获得1枚银牌,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获得“一金两银”,在2019年全国残运会上获得17金8银7铜的好成绩,彰显惠州市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

市残联负责人介绍,今年惠州将以残疾人“创新工程”和“攻坚工程”六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党建引领,助推业务发展”工程,落实好残疾人有关政策,加强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二是开展“在线服务,辅具适配提效”工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开展辅具适配服务,使更多残疾人尽可能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三是开展“提质增效,完善中心功能”工程,改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楼宇功能;四是开展“提标扩面,提升康复能力”工程,扎实抓好儿童康复救助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五是开展“应评尽评,惠民利民办证”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办证率,使惠残政策惠及更多的残疾人;六是开展“多措并举,就业创业增收”工程,制定实施《惠州市残疾人就业扶助办法》,加大就业扶助力度,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今年,惠州还将继续提高残疾儿童养育标准,从2021年的1883元每人每月提至1949元每人每月,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在继续保持2021年各项残疾人事业发展项目资金保障的同时,今年继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2022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021年181元/月·人提高到188元/月·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2021年243元/月·人提高到252元/月·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