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5%,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践行初心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2022年03月1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龙门上东村生态果园航拍。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上东村生态果园航拍。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市民在龙门县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业务。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市民在龙门县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业务。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航拍龙门。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航拍龙门。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一图读懂    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 政府工作报告

昨日下午,龙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龙门县工人文化宫开幕。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洪添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1.1万余字的报告,回顾了龙门去年的工作,提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做强实体经济、有序发展“三农”、提升城镇形象、聚力改革创新、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安全和谐稳定等是报告聚焦的核心内容,这是今年龙门要抓好六方面工作的关键词,更是龙门县政府践行初心、勇毅前行,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的主要载体。

今年,龙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市第一;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构筑经济新增长极

园区力争完成招商选资75亿元以上

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龙门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速构筑经济新增长极。具体到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上,一方面,龙门将着力在园区谋划开发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片区、生命医药与健康产业片区、前沿新材料产业片区。与此同时,龙门将抢抓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外溢机遇,开展精准招商,在园区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企业,力争完成招商选资75亿元以上,推动中天元绿色装配式建筑等12宗工业项目动工、冠泰电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25宗工业项目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

“早年,企业刚进园区时,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各办事部门比较分散,办事确实有所不便。”惠州龙门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晓生说,近年来,龙门在营商环境提升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如今,在龙门县委县政府、园区管委会及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龙门营商环境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龙门红工业园也通过多年努力,招引入驻企业70多家,去年入园企业缴纳的税收1000多万元。展望未来,他对在龙门置业兴产充满了信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过去一年,龙门县坚持促改革、优环境,通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向镇(街)下放公共服务事项42项,新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周六不休息”延时服务,实现全程网办事项1383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等举措,让企业在龙门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

今年,龙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工作向方便群众企业办事转变。通过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一次办、就近办”;利用好企业“直通车”平台,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第一时间跟进处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龙门要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力争龙门县城投建设集团实现总资产59亿元、净资产36亿元。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推进龙田创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

“全县23个省定贫困村和7306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亩,粮食种植面积超30.7万亩,总产量11.19万吨;超额完成拆旧复垦任务,农民现金收入1.02亿元……”回顾过去一年,龙门县坚持补短板、破难题,乡村振兴亮点纷呈。

展望2022年,龙门县将在有力有序发展“三农”的征程中,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在龙城街道城西村,整洁干净的村道鸟语花香。独具特色的“四小园”成为装扮城西村的一大亮点。破旧的竹篱笆被换上了统一的新围栏,周边的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过去一年,龙门县通过开展“九大攻坚”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村里的环境干净了,道路两旁绿化多了,整个环境都变美了。

城西村只是龙门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农村环境的蝶变一直在龙门大地不断上演。乡村变美了,村民幸福感满满。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龙门计划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成“三生体验·康养农旅”“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启动“愉悦龙门·工贸文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持续抓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除此以外,今年龙门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还将持续发力。主要体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龙田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1.29万亩。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个。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将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推动8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科学绿化建成高质量水源林7100亩

在刚过去的一周里,龙门县再度传来好消息:经过初审、实地复查、评审及公示等工作,龙门县成功通过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复查工作,继续保持“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据资料显示,龙门县于2018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是2018年广东省以县域申报成功获此称号的唯一县域,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

蓝天、碧水、净土……构成了一幅蓝绿交织的生态龙门美丽景象。申报“中国天然氧吧”,龙门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

从历年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保护好龙门的生态资源,早已成为龙门县上下的共识。过去一年,龙门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水和空气质量全市第一;升级1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座,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90%和68%;复绿矿山353亩,获批省级绿色矿山1家;完成人工造林3800亩等。这些成效背后都在向人们诉说,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龙门正在阔步走来。

2022年,龙门将在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上再下功夫,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深化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2公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9座,完成19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70%以上;推动三大水泥厂对标行业标杆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科学绿化,建成高质量水源林71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封山育林6448亩,完成桉树改造30000亩、林相改造1000亩。

得益于龙门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龙门的全域旅游发展始终保持着青葱活力。报告指出,龙门县将进一步树牢产业意识和品牌意识,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项目推动方面,加快推进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慕思嘉华等21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康养新城发展,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在地热资源管理方面,持续规范地热资源管理,推进永汉地热资源统一供应;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打造更好的“快进慢游”环境,并推行“景区+乡村”旅游双驱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1个。

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拟投入2.41亿元实施20宗城建项目

3月的傍晚,龙门县城青溪公园内碧波荡漾、鲜花绽放。不少市民在青溪公园新铺设的绿道上漫步、健身、游玩,尽情享受闲暇时光。

“青溪公园建成之后,有很多像我们这样带着小孩子来这玩耍。附近的居民也会过来跳广场舞,环境很好,为龙门的城市建设点赞。”家住附近的市民邓女士说,由于过去附近没有基础设施如此完善的公园,都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居民想要散步、健身都没有合适的去处。如今,青溪公园建好了,空气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出门就是美丽的公园,幸福感满满。

青溪公园正是龙门县去年为民办实事、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所结出的硕果。过去一年,龙门高度重视城市扩容提升工作,先后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城主干道建筑景观亮化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多个城乡品质提升工程,使得龙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美丽蝶变。

从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今年龙门将投入2.41亿元实施20宗城建项目。完善休闲场所,加快推进悦龙公园(二期)、滨江碧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公共停车秩序,推动县总医院配套综合停车场、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惠民空间”微改造,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城镇更有颜值、生活更有品位。

外联内畅路网,也是城市生活宜居便捷的有利佐证。记者了解到,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今年,龙门不仅要在县城建成塔新北路延长线、城东大道、滨河路延长线等项目,还将在协调推进惠龙高速龙门段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国道355线龙门油田至永汉段改建工程、“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之龙城白楼至龙田西埔道路提升工程以及龙门大桥新建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及时消除公路水毁隐患,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打造“美丽廊道”示范片。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和新就业形态发展

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民生福利。过去一年,龙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3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去年,龙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精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输入性风险,构建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疫情发生以来全县保持“零病例”。

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龙门县委、县政府主动谋划,统筹推进卫生强县建设,大力推动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今年,龙门县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树立县总医院品牌,不断完善县总医院一体化运营机制;推进县镇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资助紧缺医疗人才156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20名。

教育也是大民生。去年以来,龙门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1.11亿元建成县第二幼儿园等学校项目14宗,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250个、学前教育学位570个。今年,龙门计划建成教师发展中心新建实训楼工程、龙城六小迁建工程等5宗学校续建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70个;推进麻榨、平陵、龙城、龙田、龙潭、地派完成教育强镇(街)复评;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做大做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今年,龙门将在深入实施“促进就业九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同时,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高质量发展。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参保率;健全长者服务工作机制,推进长者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和村(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低保、特困人员精准动态管理,规范优化临时救助,努力实现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改革,不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

龙门去年成绩(部分)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7.87亿元、

同比增长8.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5亿元、

同比增长18.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万元、

同比增长9.1%

●园区新动工工业项目34宗,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20.52亿元,增长132.5%

●水和空气质量全市第一

●累计改建改造国省县道24公里,

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

●投入4.19亿元实施县城市政基础

设施项目50宗

●粮食种植面积超30.7万亩

●建成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疫情发生以来全县保持“零病例”

●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全市第一

●民生支出3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