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杀队员在核酸检测点进行专业消杀。
日前,惠城区三栋镇一家工厂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完毕后,惠州卫生防疫应急消杀队员随即对核酸检测场地进行消毒。只见他们身穿防护服,头戴面罩,背着三四十斤重的弥雾机,随着一阵阵机器轰鸣声,白色烟雾喷涌而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消毒场景每天在不同场所上演,消杀队员与医护人员一样,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消杀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防疫应急消杀员紧缺,在惠州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一批病媒消杀员快速转为惠州卫生防疫应急消杀员,奔赴各居民区、集贸市场、学校、车站及其他须重点消杀区域,利用弥雾机配合消毒液进行专业消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卫生防疫应急消杀工作没有放松。今年1月28日,惠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卫生防疫应急消杀队,首批共有18支消杀分队122名消杀队员,旨在更好地统筹全市第三方消杀资源,加强大规模专业消杀能力储备,随时应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大规模消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
惠州市爱卫病媒生物防治有限公司的消杀队就是其中一支应急队伍。2年多来,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和自身经验积累,这支消杀队伍在坚守抗疫一线中不断成长,队员们的心态也从最初的“有点恐惧”“不是很懂”转变为如今的“做好个人防护就不用太担心”“为抗疫出点力很有必要”。
“我们团队共有一线消杀队员29人,其中女性11人。”该公司消杀队负责人张宏伟介绍,工作区域覆盖惠城、惠阳、大亚湾等县(区),主要消杀任务包括对公园、社区、重要办公场地、隔离点、大规模核酸检测点、密接者活动轨迹场所、跨境车辆等进行日常预防性消毒。
“今年春节假期以来,除日常消杀工作之外,队员们24小时待命,接到应急任务,迅速响应,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张宏伟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老百姓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疫屏障。”
■“夫妻档”消杀员朱胜军和欧阳丽兰
“工作时可以互相照顾”
朱胜军和欧阳丽兰是该公司消杀队的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湖南人,来到惠州已有8年。朱胜军原来做保洁员,4年前转行做消杀。夫妻俩有3个孩子,去年初最小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欧阳丽兰在丈夫的劝说和支持下,也加入了消杀队。
根据安排,朱胜军夫妇主要负责“一场一站”的消杀工作。每天17时前,他们就要把上幼儿园的孩子接回家,做好饭让3个孩子先吃,然后18时前赶到惠州机场开展消杀工作。忙完后20时左右回到家吃晚饭,21时再出门,22时前赶到惠阳站继续开展消杀工作。几乎每次忙完回到家都要很晚了,孩子们已经睡着了。“好在孩子们比较懂事,不用我们操心。”欧阳丽兰说。
白天,夫妻俩是随时待命的状态,一有应急任务下来,半小时内就得响应。3月15日,三栋镇23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组织学生和幼儿进行核酸检测,夫妻俩就被抽调去这些场所进行消杀。欧阳丽兰比较瘦小,体重只有86斤,穿防护服背着三四十斤的消毒水四处走动消杀,这样的重量即便是男子,久了也会觉得吃力。欧阳丽兰一直坚持了下来:“别看我瘦,力气还是挺大的。”
夫妻搭档的好处是工作时可以互相照顾,遗憾就是陪孩子的时间少了。有时候,孩子也希望父母带他们出去玩,可处于待命状态的朱胜军和欧阳丽兰也不敢走远,“偶尔带他们在附近逛逛超市,他们就很满足了。”欧阳丽兰说。
■“95后”消杀员张家瑞
“这是年轻人应该担起的责任”
1998年出生的张家瑞是该公司消杀队伍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虽然年轻,却很有责任和担当,目前参与消毒标准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任务——入境车辆及货物消毒。
去年都在从事消毒这个行业,张家瑞多少有些不太适应,“大夏天,我们穿着防护服在太阳底下工作,全身一下子就湿透了。”张家瑞说,“有时一个班次要上几个小时,尽管肚子是饿的,但却吃不下饭。”
这样的艰辛是他当初选择这一行时没有想到的。从学校毕业后,刚好有机会获得这份工作,他便加入了。当时,家人尤其是他的外婆不太理解:“这么年轻,怎么去做这一行。”
起初,张家瑞也有过担忧。但在培训学习后,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防疫的认知也有了改变。“只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指引去操作,就不用太担心。”张家瑞说,尤其是接种新冠疫苗后,他已经卸下了当初的心理负担。
“轻装上阵”后,张家瑞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抗击疫情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能够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年轻人应该担起的责任。”张家瑞说。
看到张家瑞的成长,家人对他的工作也多了几分支持。在家人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张家瑞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的骨干成员,“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做好每一项工作。”
■即将退休的消杀员张兆平
“我会站好最后这班岗”
再过4个月,张兆平就满60周岁了。他是该公司消杀队里年纪最大的人,从事这行已有10年了。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消杀一线。
今年除夕夜,刚吃完年夜饭,任务就下来了。一位确诊病例曾经在惠大高速元山服务区去过洗手间。这刚好是张兆平和另一位同事张玉军负责的区域,两人接到通知后,立即带上装备、做好防护就去消杀了。此后的14天,他们每天要到那里消杀两次,“过了个最忙碌的春节假期。”
平日里,除了定点消杀,他还会不时接到各种应急任务。前不久一天的凌晨3时,张兆平被电话铃声吵醒,应急任务突然下达,要他马上赶到一个小区进行消杀。“那几天特别冷,当时真不愿意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张兆平说,挣扎了一下,他还是很快起床赶赴现场。
看到张兆平每天忙碌,妻子有时会抱怨几句,女儿也劝他:“这么大年纪,就不要去做那么辛苦的工作了”。张兆平知道这是家人对他的关心,但他目前仍热爱这份工作。“我会站好最后这班岗”,张兆平打趣地说,“每天到处走动,还能锻炼身体呢。”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骆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