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汉东。
3月22日晚,惠东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办公室里,再次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晚,该中心接到协查通报,惠东县发现新冠关联病例密接者。该科科长廖汉东看着手上的协查函,随即向流调组员分配任务,很快,办公室铃声大作,电话声此起彼伏。
对于这种阵仗,廖汉东习以为常,两年多以来,他一直在疫情流调工作一线,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处流调信息。连续两年春节,他只能跟家人通过微信视频团圆。
从除夕忙到大年初四才有空回家一趟
廖汉东今年46岁,父母都是医生,受父母影响,他对医学产生了兴趣。1996年,他从河源市卫生学校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惠东县疾控中心工作。
流调的主要工作是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赶赴现场负责现场流调,甄别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群,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等重点场所,指导落实涉疫人员活动场所、居住场所管控以及消杀工作。廖汉东说,要确保在2小时内报出流调核心信息,及时管控风险人员及场所,24小时内报出初步流调报告,助力后续防控工作。两年多来,他和同事们做到每日数据都按时清零,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除夕那天下午收到核酸异常的报告后一直忙工作,没有时间回家吃团圆饭。”廖汉东回忆说,除夕当天,他接到工作任务后直接去疑似病例居住地开展流调工作。从当天下午,一直忙到次日中午才趴在办公台上稍作休息,“大年初四才有空回家一趟,吃了顿饭接着又回来工作。”
手机不敢关时刻都有数据要核查
“您好,这里是惠东县流调溯源组,请问您是黄先生吗?刚才收到广州市疾控中心协查函,您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您现在的位置在哪里?”“为了您和家人健康安全着想,请您暂时不要外出,稍后会有社区工作人员与您联系。”在惠东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办公室,电话铃、微信提示声不断响起,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这是办公室的常态,也是廖汉东的日常。
廖汉东说,流调数据的形成,会涉及到被调查者的一些隐私。有些人可能会有所隐瞒、不信任,“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流调对象都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鼓励。”廖汉东说,往往是晚上甚至是凌晨接到密接者的协查信息,之后要立即对密接者打电话进行流调工作,这时密接者与次密接者可能不配合工作,但流调人员也不能生气,更不能与其发生争论。
“这两年多来,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信息,学习最新文件指引,指导基层做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工作很累,压力也很大,但也要打起精神,认真细致做好每一项工作。当疫情发生时,我们即时启动应急响应,全体流调队员入住酒店集中办公,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便开始工作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手机不敢关,时刻都有数据要核查。”廖汉东介绍,他的妻子是教师,孩子也已读大学了,现在最让他牵挂的是高龄的母亲。“母亲近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自己没法经常在身边陪伴,说实话心里挺不好受的。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让我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蓝斐菲 蔡伟健 通讯员叶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