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不松劲,坚持就是胜利

转 版 稿 件

2022年03月2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在惠州疫情防控一线、在社区、在村庄,每个人都是坚强的防疫“卫士”。他们是社区干部,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夜以继日坚守在防疫工作一线;他们是网格员,奔走在各楼栋之间,细致地将防控措施做实做细;他们是社工,无怨无悔地配合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专业知识安抚好每一位群众的情绪;他们是普通市民,坚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主动配合各项防疫工作,为抗疫一线“卫士”送上温暖……

社区干部

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1991年出生的卢文敏,是大亚湾西区龙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龙光社区大、人口多且流动性大,防疫压力大。从白天到半夜,从周一到周日,对社区干部来说是工作常态。“虽然辛苦,但我年轻,可以坚持。”卢文敏笑着说,虽有被误解、不理解的时候,但自己会多花点时间做好群众解释工作,“只要社区这道防线防好了,社区居民安康了,我们的付出就值得了。”

3月4日,西区永盛社区一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案例。当晚,该小区实施封控管理。“如果有什么需要,请直接找我。”为做好封控区居民的日常防疫、物资保障和心理辅导,永盛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振兴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的睡眠时长不超过4个小时。

没有三头六臂,他们却是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勇士。疫情防控以来,在大亚湾28个社区,200多名社区干部无一不是如此:放弃了假期和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不是在组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就是在入户宣传、大数据排查。

社工

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

“这个场所码一定要贴好,确保每个租客都要扫码上楼……”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巷陌交错的村子,挨家挨户指导房东制作场所码并贴好,这是周石雄这几天加紧在做的工作。

老畲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800多栋房屋。9名网格员建立了四级联户群,其中一级群407个,一名网格员平均“管”着2000多人。为了及时接收、传达各种疫情防控信息,周石雄有3部手机,手机里有几十个一级群。“有时一天接打200多个电话,手机都在发烫。”

1994年出生的社工陈广怡,脸带些许婴儿肥,但她已是一名有近6年社工经验的“老社工”。2年前,她主动请缨来到社区大、人口多、社会事务多的龙光社区驻点,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几分钟的采访中,陈广怡流泪两次。一次是说起两个月前去世的母亲,她因为一直在防疫一线,匆匆回家与家人料理母亲后事后,强忍着内心的悲伤又回到工作岗位;一次是想起不久前社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时,一位社区居民带着一名三四岁的小女孩,把一袋牛奶和面包悄悄放在她的脚边,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那一刻真的破防了,就是特别感动,一切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大亚湾各个村(社区),随处可见像周石雄、陈广怡这样的网格员、社工,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受过质疑、经历过委屈,想的却是“我要用专业知识化解群众情绪”。一个个“社工绿”身影,早已成为大亚湾群众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

志愿者

化身无所不能的“大侠”

“我报名!”“我现在就过去……”每当有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需求,一声令下,大亚湾区的志愿者们总是热烈响应,踊跃报名。

穿起“黄马甲”,他们就化身为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大侠”:一边手持“大声公”维护秩序,反复提醒排队群众注意保持距离,一边指引群众扫码;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关注有需要的群众……几个小时下来,他们口干了、声音嘶哑了,脚酸了、麻了也毫无怨言。

在大亚湾西区秋谷南迪苑小区,身穿志愿者马甲的残疾人刘军,坐在轮椅上为进入楼栋的住户们测体温、查看粤康码;在西区德惠社区,退休老党员令狐富强和妻子丁佩琴,双双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广场舞大妈们也纷纷当起防疫宣传志愿者,她们用快板、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市民

人人都应该遵守防疫政策做好防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每个人坚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主动配合各项防疫工作,就是英雄。

“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村民应该做的,也为村干部和网格员们点赞,他们非常辛苦,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在大亚湾西区老畲村,出租屋房东赵琳琳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以来,每次大规模核酸检测,都有爱心商家和市民为现场工作人员送糖水、茶点和饮料。这些爱心,汇聚成文明有爱的大亚湾,也汇聚成抗疫的强大力量,在抗疫战场上激励人心、鼓舞斗志。

“作为普通市民,遵守防疫政策,做好个人防护,不给政府和医护人员添麻烦,是我们应该做的。”家住市区江北、70多岁的老人郭启雄说,自己已按时接种了3针新冠疫苗,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坚持就是胜利。惠州人民用最积极乐观的姿态,最勤勉执着的坚守,全力以赴争取明天的胜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欧阳德辉 周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