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屋社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配合专职消防队开展消防技能培训。
每周三早上9时,淡水居民詹小婧、黄勤珊就会拿着扫把、垃圾铲、钳子和垃圾袋,一行10多人在淡水老城的街巷捡拾垃圾。这是一支由淡水街道张屋社区居民组成的爱卫护花志愿服务队。6年来,张屋社区涌现出10支志愿服务队伍。从环境卫生到消防安全,从关爱弱势群体到协助疫情防控,他们心系社区大小事务,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区居民,用志愿行动推动社区文明和谐。
关爱帮扶弱势群体
张屋社区有点特别,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住在淡水老城自家的老房子里。
“10年前我来这里时,连消防水箱都没有。”张屋社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童翔回忆道。
当时,居民门前随意堆放柴火,用电线路乱拉乱扯、裸露在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狭窄的街巷纵横交错,消防车进不来,又缺乏消防设施,一旦引发火情后果不堪设想。
2016年起,淡水老城区开始逐步完善消火栓、微型消防站建设。当时,退役军人童翔在做安保工作,他和四五个同事自发组建志愿队,利用休息时间和淡水派出所民警共同开展治安巡防,同时巡查消防安全隐患。后来,张屋社区成立了专职消防队,童翔他们就配合开展消防技能培训,给大伙儿普及逃生自救知识。6年来,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现在已有10多名队员,都是热心肠的退役军人和党员。
“爱卫护花”扮靓淡水老城
“小婧姐,退休了有没时间参加我们的志愿活动呀?”两年前,刚退休的詹小婧来到张屋社区居委会办事。面对“三社联动”项目恒爱机构社工诸国凤的询问,她愉快地答应了。
2020年,张屋社区居委会开展“城纳百花”文化建设活动,将一批爱心企业和单位捐赠的花卉盆栽发放给辖区居民。花卉日常管护怎么办?在社工指导下孵化培育出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爱卫护花志愿服务队。
“做志愿者很开心,很充实。”58岁的詹小婧从小在淡水老城长大,对老城感情深厚,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拉上左邻右舍一起来。积极热心的她当了队长,带着大家穿梭在街巷里,帮居民管护花卉。碰到堆积的柴火、废品,及时提醒居民清理,发现裸露电线、危房等隐性危险,马上反馈给社区处理。渐渐地,淡水老城居民爱护环境意识提高了,每周两次的例行巡查改成了一周一次。
“我们想多做一点,让社区越来越好!”杨若华也是爱卫护花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如今,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正在升级改造,她叫上身边朋友一起学习淡水老城历史,打算到时做旅游志愿者给游客讲解。
疫情期间,这些社区志愿者纷纷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守护社区居民。
“很感谢志愿者,像小婧姐、珊哥他们帮了不少忙。”张屋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总支部书记叶亮说,张屋社区居住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较多,老年人比例高。考虑到有的老人是独居或者没有手机,社工和社区志愿者上门告知防疫政策,还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
张屋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日益活跃,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开展基础性服务为主,存在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去年底,张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作为惠阳区首个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试点项目,将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引领、能力建设、培育孵化、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帮助其提升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发挥重要力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庄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