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成新风 网络祭祀受追捧

“云祭扫”渐成惠州清明节绿色祭祀新风尚

2022年04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码上看视频

码上看视频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寄托哀思、悼念逝者的日子,我市多地有拜山祭祖的民间习俗。根据市民政局《关于2022年清明节期间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的公告》,从3月23日起,全市范围内的殡仪馆、公墓、骨灰楼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公祭和骨灰海葬、树葬等人群聚集的祭扫活动。

为避免清明期间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惠州市殡仪馆日前开通“追思云祭”网络祭祀服务平台,“粤省事”也推出“云祭扫”服务,成为市民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有效途径。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大群众的祭扫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云祭扫”渐渐成为惠州清明祭祀新风尚。

开通“云祭扫”满足群众需求

张先生是来自辽宁省的一名外卖小哥,他对网络祭扫的方式十分赞同。“过去在老家,我是跟着家人去墓园扫墓的,如今外出务工,回去一趟不容易,‘云祭扫’的方式对我来说很合适。”他认为,祭祀重在人心,心诚则灵,并不需要特别隆重的仪式,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生者的慰藉。

万女士是惠州本地人,她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不需盲目追求现场祭拜的追思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居家哀思、网络祭扫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只要轻点鼠标或者手机,就可为已故者设立纪念馆,很便捷,一样有满满的仪式感。”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我们都能理解政府部门今年暂停现场祭扫的用意。”来自广西的许女士说,“云祭扫”平台的推出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去平台上的逝者纪念馆表达对亡者的怀念和哀思,“省时省钱又环保,何乐而不为?”

通过“追思云祭”平台祭祀先人

市殡仪馆负责人吴广表示,鉴于清明传统祭祀习俗,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美德,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该馆今年开通了线上祭祀服务。

“市民可以通过‘追思云祭’网络祭祀平台创建属于逝者的纪念馆,可以在上面为先人献鲜花、写寄语、敬酒等。同时,以上网络祭扫内容也可以分享给亲友,增强祭祀参与感。”吴广说,市民可以通过“惠州市殡仪馆”公众号,点击导航栏“小程序”进入“追思云祭”。

据介绍,“追思云祭”网络祭祀平台开通后获得广泛关注。3月25日平台上线以来,截至昨日中午,已有211人次通过该平台祭祀先人。随着清明节临近,参与网络祭祀的人数将逐日增多。

市殡仪馆清明节开展公益代祭

记者昨日从市殡仪馆获悉,群众虽然因疫情防控未能到现场祭扫,但该馆将举办公益性集体代祭活动,希望以此种方式帮助市民实现缅怀故人的心愿。

根据计划,市殡仪馆将于清明节当日(4月5日)上午开展以“文明祭扫同抗疫·敬献鲜花寄哀思”为主题的公益性集体代祭活动。届时该馆工作人员将通过诵读追思词、三献礼、默哀、敬献鲜花等方式为安放安葬在馆区内的逝者举行集体代祭追思活动,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代表家属表达敬意,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树立清明祭扫文明新风。

同时,清明期间馆区内的惠州市长青人文生态园将通过为每个已葬墓位敬献鲜花、擦拭墓碑等方式,为市民代为祭扫,以特别的方式寄托群众对先人不变的哀思。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