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东县殡仪馆开展公益代祭扫活动替市民代祭逝者。

扫码看视频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今年清明假期,惠州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我市各殡仪馆、墓园和骨灰楼却没有了往年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出于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祭扫安全方面的考虑,我市暂停全市范围内殡仪馆、公墓、骨灰楼等殡葬服务机构现场祭扫活动。
为表达对往生者的尊重与缅怀,代表家属表达敬意,引导群众树立祭扫文明新风,连日来,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分别开展为墓位敬献鲜花、免费代祭等服务,以文明、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为广大群众代祭逝者,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同时,在“粤省事-云祭祀”平台之外,我市还推出了网络祭祀平台,为市民祭祀先人、寄托哀思提供了新渠道。
以清茶鲜花五谷之仪代祭先人
举行“三献礼”、恭读祭文、以清茶鲜花五谷之仪祭逝者……昨日上午9时30分,为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文明祭扫同抗疫·敬献鲜花寄哀思——2022年惠州市殡仪馆清明节代祭活动”在市殡仪馆举行。
“祭奠为仪,追思于心。愿你们在远方,没有病痛,没有烦恼,在那里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欢歌笑语与君常伴。此去一别又一载,望一切安好……”当天上午,市殡仪馆思亲楼广场前,有关人员全体肃立、脱帽,为逝者默哀,向往生者表示深切的哀悼与怀念,后由襄仪人员以清茶鲜花五谷之仪祭奠先人,由司仪恭读祭文,整个过程十分庄严、肃穆、有仪式感。
“虽然全市暂停了现场祭扫活动,但我们仍希望尽最大努力,替往生者的家属和朋友祭扫先人,抚慰后人对逝者的追思之苦。”市殡仪馆负责人吴广介绍说,该馆今年开通了“追思云祭”网络祭祀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惠州市殡仪馆微信公众号”进入该平台,创建属于逝者的纪念馆,也可以在上面为先人献鲜花、写寄语、敬酒等等。同时,以上网络祭扫内容也可以分享给亲友,增强祭祀参与感。
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致哀思
4月4日上午,惠东县殡仪馆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手套,怀中抱着一束鲜花,拾级而上来到一座座墓前,先弯腰将杂物清理干净,再按照“一墓一花”的标准,将菊花依次摆放在墓的上方,之后起身深深鞠躬,表达哀思之情。
当天,惠东县殡仪馆开展以“鲜花飘香寄哀思·文明祭扫忆先人”为主题的公益代祭扫活动,通过集中敬献鲜花、挂黄丝带、擦拭墓碑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也更好地满足亲属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需求。
“逝者亲友无法来到现场祭奠,我们用一枝枝菊花、一个个鞠躬,替他们表达哀思。我们到殡仪馆的公墓、骨灰寄存楼、树葬区,分别一一代为祭扫,希望能给广大群众以最大的慰藉。”惠东县殡仪馆办公室主任陈涛说。
以温情方式传播文明祭祀理念
“疫情无情人有情。”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佐腾介绍,在这个传统祭祀节日里,虽然我市暂停了现场祭扫活动,但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均分别通过代献鲜花的方式,传递广大人民群众对已故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张佐腾介绍,近年来,我市倡导将不文明祭扫方式换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祭文诵读、网络祭祀、社区公祭等低碳环保、文明礼貌的方式纪念故人。通过提倡文明祭扫,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既能传播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新观念,也是推进社会文明新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体现。
吴广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和推行树葬、海葬等节地、低碳、环保的殡葬方式。在今年暂停现场祭扫的背景下,该馆推出“追思云祭”网络祭祀平台,该平台开通后便获得广泛关注。自3月25日平台上线以来,截至昨日19时,已有518人次通过该平台祭奠先人。“如今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和使用网上祭扫平台,也是我市清明祭扫的一股文明新风。”
“这次代祭活动,我们主要通过献鲜花、系黄丝带等方式进行祭扫,也是通过一种温情的方式,传播文明祭祀的理念。”陈涛说,通过这种方式,惠东县殡仪馆努力营造了平安低碳、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的清明氛围。
◎声音
追思先人贵在真情。特殊时期,祭奠先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告慰。
——市民林女士
作为外地人,我平时工作也很繁忙,因此“云祭扫”的方式对我来说很合适。我认为“心诚则灵”,祭祀重在人心,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隆重的仪式。
——市民张先生
心中有祭奠,何必纸与火。今年我在网上完成了对已逝长辈的祭扫,这种方式一样能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今后只要思潮来袭,我就可以上网祭奠先人,写上一两句寄语。居家哀思、敬献鲜花、留下寄语,同样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市民叶女士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