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塘村的春日故事

□苗理洁

2022年04月09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编者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每年春天都会如期而至,但每个春天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惊喜、不同的希望。在作家们的笔下,惠州的春天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让我们在这组诗文中感知春天的气息和时代的气息吧。

清明时节的几场雨,令鹅城大地染上一片新绿。惠城区水口洛塘村黎氏宗祠的地坪,一丛丛的酢浆草、马缨丹、鬼针菊顺应天时地利,纷纷扬扬各显美姿绚丽绽放。此时,外出打工的人们乘假期陆续返乡,村中老者见机向村委会建议:祠堂两边老墙已斑驳脱落,最好在假期召集宗族理事商议筹款修缮的事宜。据说洛塘黎氏从江西迁徙水口,扎根洛塘已有600余年的岁月。在族人心中,宗祠至高无上,它昭显家族南迁数百年的风雨历程,无言诉说代代族人奋斗的荣光。修宗祠,慰祖宗,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村干部经研究后一致认为,修缮宗祠还得缓缓,眼前还有比修宗祠更重要的事情。

东江边上的水口,是占据天时地利的宝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如春潮涌动,激励人们骚动的心。“东江湾高新千亿产业园区”就建在洛塘人的家门附近,千古难逢的历史机遇,让原本寂静的古村迎来新时代的巨变。

占地数千亩的工业园区规划里,有600余亩土地需穿过洛塘村的山坡和树林,这是黎氏一族自留的山林,林中还有先人的坟茔。平整土地涉及群众的利益,不是一两句话可一蹴而就。干部们这两年都没闲着,疏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思想的统一。毋庸考究干部的工作力度,也无需探求群众的理解情怀,不看别的,只见工业园区一步步推进,只见一幢幢新厂房拔地而起!村干部有句口头禅:“基层工作锤锤到肉。”言简意赅,事无巨细,都必须落实到位。平整土地还余有手尾,乘假期继续疏通是当务之急。

三月的春风吹过洛塘村的田野,玉米地一片青葱,果园叫人欣喜,葡萄串串诱人垂涎,草莓披上红艳艳的外衣,远眺荔枝林成片鹅黄色的嫩叶,如春日飘过的云,悦目清新。在城乡接合部的洛塘,农民进工厂当工人,瓦房变成楼房,传统的农耕形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部分田地开垦了果园,有的成了花园,田野春光无限,乡村换来新颜。村民的生活就像歌里唱的“一年更比一年好。”

村干部深有体会,乡村换新颜来之不易。这些年家家房前屋后种瓜种果,瓜果吃不完。尤其那杨桃树、番石榴树如竞赛般轮番开花,四季结果叫人惊喜。物质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树下搭个棚子,养些鸡鸭鹅,成熟果子自然落下,是三鸟们美美的“饭后开心果”。如今的乡村,鸡鸭鹅吃水果当点心不是新鲜事。然而振兴乡村包括生活环境的整治,村民需要按照整体规划,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村委会三年前开始设立有关规定:评比上榜。榜设红榜、黑榜,红榜是清洁卫生户,黑榜是未达标户。但一段时间过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村民与制度产生摩擦的事时有发生。干部们察实情解民意后,理解村民的实际想法:搭棚子不是家庭当务之需,钱要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是的,规定之外还有乡情,还有人情,于是,村委会集体拍板:节约所有开支,将集体积存的厂房租金给每户村民按照统一规划搭棚子养三鸟,结果用去70多万元。值!大伙暖了心,齐了劲,这个春天,完成村容村貌整治的洛塘村,曲径通幽处翠竹摇曳,村道整洁花草铺路,良好的卫生环境直接让村民受益。

三月的春风拂过村委会院内两棵醒目的云杉,云杉秀美修长。云杉旁是村委会新落成的“农家书屋”,这是洛塘村人高兴的事情。不容易啊,这是村委会几经努力的结果。许久以来,村民希望有一处浏览文化知识的活动场地,今日终于“圆梦”。书屋配置了电脑,还有各方捐赠的千册书籍,许多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书屋剪彩那天,孩子们欢呼雀跃——“双休日有了好去处!”安静阅读的画面,定格在这个春日,成为一幅温馨的“春景图”。

春风吹过洛塘村的山水田野,春雨润得天蓝地绿。这东江边一隅的故事,是乡村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奋进的缩影。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潮,洛塘定会与其他村庄一样,续写更加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