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农民画画家王汉池《客家山歌农民画组》之节气歌春季部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反映了春季春耕情况。 ▶清明时节,惠州市民制作的清明粄,这是由新鲜艾叶做成的艾粄。
刚刚过去的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由于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人们祭祀、踏青、品尝新鲜蔬果及艾粄等美食,体验着清明的况味。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随着今年立春(2月4日)、二十四节气变身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器”拉开盛会大幕,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完美结合惊艳世人。此后,二十四节气一路升温。
节气农事活动、节气药膳、节气宴、节气画……记者发现,二十四节气文化近年在惠州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市民生活中展现蓬勃生机,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合时节民俗实现价值
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时节,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位于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的佳禾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百亩稻田“开耕”。
佳禾园与村民合作的稻田耕种面积有127亩,一年两造,今年春分后完成插秧。对经营者来说,春分开耕如过节,因为这是一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稻田——稻谷经过加工后成为提供给游客的生态稻米,稻田还是民俗的风景以及小朋友体验农耕文化的场所,形成一个宜游、宜学、宜居的融合景区,游客到此既可感受田园风光,也能体验乡野农趣,享受生态与度假结合的现代休闲生活。
惠州各地也有类似开耕节的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有些还与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从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
着眼群众需求融入生活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惠州受罗浮道家的影响,“草衣木食”的养生之道和“药食同源”的保健理念较为盛行,使得二十四节气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焕发着生机。
从去年开始,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药膳调理中心推出药膳茶饮,结合养生之道和二十四节气,工作人员定期变换配方,如春季祛湿、夏季祛火、秋季祛躁、冬季温补,普及药食同源的理念。今年清明,该院根据清明节气健脾和中、柔肝疏肝的养护重点,推出一款适合清明节气饮用的药膳茶饮。茶饮中,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枸杞子、桑葚均能滋阴补血,养肝护肝,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达到补气健脾、护肝润肺的作用,而且老少皆宜。
该中心常年在医院设立养生药膳体验区,免费为职工、患者提供药膳茶饮,同时,工作人员通过外出义诊等途径向市民送福利,并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推广节气药膳茶饮,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无独有偶,在博罗县卫健局的指导下,博罗县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从今年惊蛰开始推出节气宴,通过餐饮单位、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推广“寓医于食、节气养生”的饮食文化,颇具新意。
今年清明节,继惊蛰、春分节气宴后,博罗第三场节气宴——清明养生艾宴如期举行,以黄金艾养生汤、香艾丸子、艾香腐皮卷为主菜,融中医养生理念于菜式,色香味俱全。
博罗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罗第一场节气宴在博罗休闲谷启动后,得到越来越多知名饭店的支持,到第三场时,吸引美味香茶楼、幸福楼酒家、清水湖农家乐、九村御膳居等加入并轮流承办,逐步形成博罗节气宴特色品牌。按照计划,博罗节气宴将举办二十四场,最终形成二十四节气宴标准,进一步推广博罗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同时加强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其在饮食养生、全域旅游等方面的作用。
借力文艺形式传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惠州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如充满泥土芬芳的龙门农民画,有大量表现农事、节气的内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龙门农民画画家王汉池近年创作的《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一共12幅作品,其中有两幅是二十四节图,还配有节气山歌。王汉池《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画中有歌,歌中有画,上山下田劳作的场景化作一片油彩,一首首原本耳听口唱的山歌在画纸上“唱响”。有传统民间地域特色的《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广东省鲁迅文艺奖,这是惠州首个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也是农民画家首次获得此殊荣。
新生代龙门农民画画家钟永廉也创作了一幅二十四节气图,二十四个节气融会一图,方寸之间透露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近期,惠州市文化馆、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举办“你好!二十四节气”龙门农民画比赛作品征集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儿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和了解,鼓励青少年以龙门农民画的形式画出心中所理解的中国节气,创作大胆创新、奇思妙想的节气作品。
活动于4月1日完成比赛稿件收集,龙门县文化馆、龙门农民画协会、龙门县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组成评审团,对340幅投稿作品进行初选,选定150幅作品进入下一轮的评选,让广大青少年儿童在美育学习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