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您好!这里不能钓鱼,请您去垂钓区钓鱼。”在市区东江公园,《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小记者身穿红马甲与沿江垂钓人员礼貌沟通。在小记者的劝说下,垂钓人员自觉收起鱼竿并将垃圾带走。
4月9日,市“两江”办联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小记者开展“两江一河”现场执法管理宣传活动,重点围绕江边垂钓、践踏江岸花草、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开展执法管理和普法宣传,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与群众加入到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小记者主动捡垃圾,乱扔垃圾的市民“羞红脸”
下午3时,市、区两级城管执法人员及市城管执法局女子志愿服务队、小记者齐聚在东江公园客家女雕像广场前整装待发,他们兵分两路沿着东江边开展沿岸执法管理和秩序维护工作。
“请各位市民不要在严管区江边钓鱼!”伴随一阵阵充满稚气的提醒声,十余名小记者一边在现场采写记录,一边化身“宣传员”“保洁员”维护沿江的环境秩序。他们跟着执法人员沿着江边绿道徒步,向市民派发宣传折页,进行“两江一河”相关法律法规普及,还主动捡起沿路垃圾,见到江边钓鱼的市民也大声劝导。
“今天是我的生日,很开心很有意义。”就读于市富民小学的子淏,当天迎来了自己9岁的生日,作为小记者参与活动,让他觉得生日更有意义。在现场,子淏手握长夹子不断捡拾垃圾,更主动向市民进行文明垂钓知识宣传。
“体验式执法”给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垂钓人员对城管执法有抵触心理不愿配合,有的表面上答应,背地里却和我们打‘游击’。”小记者张家欣在体验城管工作后说,“这么热的天,每天要执勤好几个小时,真的很辛苦。”
在东江公园三期,不少市民在露营野餐,有的市民随手将垃圾扔在路上,小记者们见状立即上前捡拾垃圾。看到小记者们捡垃圾的身影,乱扔垃圾的市民都不好意思纷纷道歉,并主动将垃圾放进塑料袋。市民周先生说:“我们成年人乱扔垃圾,却让孩子来捡,真的不好意思,以后一定要注意爱护环境。”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以“守护东江”为主题写作文,优秀作品将刊登在《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同时在市城管执法局“惠民城管通”公众号上发布。
参加志愿服务将公益理念印在孩子心间
在活动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城管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参加,庄宓便是其中一员。
“以前来东江公园散步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原来地上有那么多烟头。”庄宓说,和小记者们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大家你争我抢,看谁捡的垃圾多,这种活动氛围很融洽。“很开心,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参加。”
“只要时间允许,公益活动我都会带她参加。”庄宓的爸爸庄武是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他认为,通过这种行动,孩子会真正认识到随地扔垃圾是不对的,实实在在地把公益理念印在心间。
“我妈妈昨晚说要带我体验城管的生活,没想到那么辛苦。”市富民小学二年级学生陈骏星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满头大汗的他不时蹲到绿化带中,将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垃圾捡起来。看到岸边有垂钓的叔叔,他也主动劝说:“叔叔,这里不能钓鱼,很危险的。”
“惠州是文明城市,人人出力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陈骏星的妈妈谭文静也是市城管执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现在在进行“两江一河”综合管理,她带孩子参加活动,既培养孩子的环保理念,也想给他普及文明垂钓的相关知识。
精细化推进两江沿岸卫生保洁和垂钓管理
“尽管现在仍有市民在严管区垂钓,但是比之前少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市民支持让我们有信心、决心把这个工作做好。”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陈海涛告诉记者,之所以要规范垂钓,就是希望更多市民能享受到整洁干净的城市环境。
经过小记者和城管执法人员劝导并捡拾垃圾,整个公园变得更干净舒服。市民陈先生由衷地为活动点赞:“现在因为疫情不能到外地游玩,市区的公园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跑步、露营的市民越来越多。如果随意架鱼竿钓鱼,乱扔垃圾,破坏了公园环境,大家也玩得不开心,损害的是公共利益。”
接下来,市“两江”办将通过“宣、巡、管、劝、罚”等工作方式,不断精细化推进两江沿岸卫生保洁和垂钓管理,针对野钓密集点也将通过增加绿植、种花等柔性方式,引导市民到垂钓点垂钓。对违法行为依据《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希望广大市民支持文明垂钓行为,共同维护惠州城市环境。”陈海涛说。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