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绍明在为村里老人理发。
“前几天我散步路过村子北面,看到那里的围墙上杂草已经爬满墙,今天休息,我得马上去处理一下。”说罢,严绍明扛起梯子就往外赶。看着在梯子上清除杂草的身影,过往村民叮嘱道:“当心点啊老严,别摔下来了。”4月4日,恰逢是严绍明理发店每周固定休息的星期一,吃过早饭的他开始了他的“热心服务”。
严绍明今年56岁,是汝湖镇新光村有名的热心肠。30年来,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义务为村里和村民服务,不论是近年来的抗击疫情、乡村振兴工作这些大事,还是清理村道杂草、帮村民捡起掉进井里的水桶这种生活小事,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在村里,提起严绍明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扬。
被村民称为村里的活雷锋
因为热心肠、肯助人,新光村的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感受过严绍明的热情或者得到过他的帮助,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个关于他乐于助人但却不重样的故事。“有时候在村里散步时,看到村道上出现了坑洼,他也是一个人默默地找来泥土把小坑填补完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尽力。”村民严必胜说。
“他可以说是我们村里的活雷锋,平时看到村道上的杂草树枝,他都会主动去清理。遇到当时处理不好的,还会自己规划时间默默处理好。更别说村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要他知道了,是力所能及的,也一定第一时间赶到。不仅如此,我们村里的庙、祠堂的卫生他都包揽了,定期去打扫。”新光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坤对严绍明的称赞溢于言表。
严绍明在村里开了间小理发店,虽然自己也不富裕,但偶尔会为家境比较困难的村民免费理发。“我自己也曾生活困难,所以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在闲谈中,严绍明和记者聊起自己30年来系列回报社会、乐于助人举动的原因时表示,这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童年时的严绍明,父亲很早就离世了,只剩下他和失明的母亲一起生活。为此,他的生活受到了当时村干部和邻里乡亲的特别照顾。小学毕业后,当时的老村长立即找到他,问他肯不肯学习理发这门手艺,学会之后不仅是个谋生的路子,还可以不用再靠救济过活。他一口答应下来,政府也立即资助了他一套理发工具,从此靠着给村里人理发,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采访中,严绍明多次提到,“我从小就接受党委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才能长大,现在有能力了,就想尽力回报社会。”2021年,严绍明分别向汝湖镇和新光村递交了一封“感恩信”,感谢党委政府多年以来对他和家人的关心与照顾。正是他这种“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打把伞”的精神,让他30年来像和煦的阳光一样温暖着身边人。
如今,严绍明的儿子在深圳上班,女儿在读研究生。对于父亲的举动,他们表示赞成和支持,同时谨记父亲回报社会的谆谆教诲,做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
“严绍明30年如一日,坚持为村民做好事不计报酬,这种服务精神令村委会和村民们都非常感动。我们也号召大家向严绍明学习,学习他多年来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汝湖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邱思瑜 刘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