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主桥吊装架设首片钢箱梁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深圳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国内数据领域率先推进的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法律,这部条例被视为深圳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生活规范有序的坚实保障。
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国内外复杂态势与严峻挑战,“创新之城”深圳在数字经济上扎实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业态模式创新,实体经济正插上更为坚实有力的“数字翅膀”。
激发活力 数字和实体融合发展
2021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总部迁驻深圳大会。中国电子集团负责人说,中国电子将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同比增长超八成。深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三成,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深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既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孕育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
华龙讯达公司总经理龙小昂说,在5G技术支撑下,公司开发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对生产设备等比例数字建模,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还原设备原型,不仅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时采集各类数据,而且可以在生产前虚拟制造过程,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震兑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船舶智能运行与维护系统,可让一些船只每天节省2吨以上燃油,同时提升船舶安全使用能力与效率。“我们正积极构建海上运输、海上资源利用和海上防务生态体系的智能提供能力。”公司总经理邱伯华说。
构建基础 打通要素流动“大动脉”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可或缺。
2021年,深圳累计建成5G基站5万多个,相当于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8.5个,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介绍,目前深圳正在编制《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统筹规划“双千兆”建设、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边缘计算、城市物联网感知网、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未来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布局。
硬件基础设施在增强,软件基础设施也在跟上。“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被列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
2021年11月初,深圳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组建方案》。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光说,现阶段,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着力打造新型数据交易信息化平台,制定交易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培育高频标准化交易产品和场景,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服务体系,聚焦金融、电信、医疗、信用、气象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筑牢保障 立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及时纠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涵盖个人信息数据、公共数据、数据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内容,是数据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地方立法。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不正当数据竞争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探索数据立法,正是要通过法规制度建设,规范个人数据处理活动,强化对个人数据的保护,从而有效遏制个人数据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个人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
广州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
红棉绽放,珠江奔流,安静雅致的会议室里,千里之外的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生产场景展现在“屏”上。“依托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根云平台’,我们完成了整个工厂升级改造。8个柔性工作中心、16条智能化产线、375台全联网生产设备,实现生产制造要素全链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5%,生产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三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树根互联”所在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更是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以“琶洲试验区”为平台,以“建设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广州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尤其是着力发力制造业数字化,打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高地。
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郭明富介绍,未来的制造业转型主要是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这些转型需要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来支撑。
“‘根云平台’目前可支持超过1100种工业协议,连接超9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设备类型超过5000种。”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贺东东说。
“让每一件纺织品的背后都有关于我们的故事。”同样位于琶洲试验区的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从早期探索解决“找布难”,发展到通过纺织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系统“飞梭智纺”构建全产业链数智新基建,服务织布厂超8000家,累计接入织机超过60万台。
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并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
“力争到2025年打造100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平台,引进培育200家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筑1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真正变制造业为‘智造业’,实现数产融合。”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