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留下“百灵鸟”的歌声

歌唱家叶佩英曾首唱《我爱你,中国》,祖籍惠阳的她生前常回乡探亲

2022年04月14日惠州日报文化
字号:T|T
<p>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在惠州举办,叶佩英在晚会上演唱《我爱你,中国》。</p>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在惠州举办,叶佩英在晚会上演唱《我爱你,中国》。

<p>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期间,叶佩英(右二)和黄红英(右一)等在惠阳游览寻根。</p>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期间,叶佩英(右二)和黄红英(右一)等在惠阳游览寻根。

<p>    中央音乐学院官网挂出的叶佩英遗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翻拍</p>

中央音乐学院官网挂出的叶佩英遗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翻拍

<p>    叶佩英唱片集。</p>

叶佩英唱片集。

<p>    惠阳铁门扇南阳世居是叶佩英的祖居。    惠州日报记者黄蔚宏 摄</p>

惠阳铁门扇南阳世居是叶佩英的祖居。 惠州日报记者黄蔚宏 摄

<p>    扫码看视频</p>

扫码看视频

根据中央音乐学院官网消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叶佩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7日17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叶佩英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声乐界的重大损失。

享誉全球华人界的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的首唱者,正是叶佩英。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已成为中国音乐经典。鲜为人知的是,叶佩英祖籍惠阳三和铁门扇村,是一名归国华侨。她逝世的消息传回惠州后,亲友们都感到哀痛,勾起无限追忆与缅怀。

一生演唱过3000多次《我爱你,中国》

叶佩英1935年7月10日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原籍广东惠阳。父母从小告诉她,“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家乡叫唐山。”1951年,16岁的叶佩英告别父母,和哥哥回到祖籍惠阳铁门扇村。叶佩英在广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师大附中完成中学学业,于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成为班里唯一的女高音,1960年毕业留校,开始此后几十年的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之路。

中央音乐学院官网4月8日发布的《叶佩英教授讣告》称,在教学上,她不遗余力,执着地研究探索“如何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在育人上,她不忘传递爱国情怀,总是对学生们说:“不论你到何方,都要有一颗赤子般的爱国之心,不要忘了我们是炎黄子孙。”在舞台上,叶佩英教授演唱过众多经典歌曲,1979年为电影《海外赤子》录制的电影插曲《我爱你,中国》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作为这首作品的首唱者,她一生演唱过3000多次《我爱你,中国》,激发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扬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歌唱艺术,是她坚定的追求和真实的写照。”讣告称,叶佩英教授是一位饱含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的声乐教育家,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歌唱家。她执着真挚、深受爱戴,她用动人的歌声记载历史、陪伴几代人成长。她饱含深情的演唱将被永远铭记,她的爱国精神和治学态度将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熠熠生辉!

除了大众熟知的代表作《我爱你,中国》,叶佩英还曾应多位作曲家之邀,首唱了多首时代之声:演唱的为大庆建设者创作的《大庆啊!我愿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你》,极大地鼓舞了大庆的建设者;歌唱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我对你说》,美声与民乐团完美结合,对革命根据地的深情令人回味;演唱的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两周年而作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让很多听众痛哭流涕……还有为电影《丫丫》《苦难的心》《排球之花》《水晶心》《飞向太平洋》等演唱的插曲,都在当时广为流传,叶佩英独特的“民族+美声”的唱法得到了广泛认可。

叶佩英用自己的一生,把满腔爱国情怀倾注到声乐表演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上,赢得了大家的热爱和高度赞誉。

赤子歌声永不落

“家喻户晓的歌曲《我爱你,中国》,是客家妹子、惠阳秋长飞出的‘百灵鸟’叶佩英原唱。惊悉其仙逝,我深感悲痛和惋惜,回忆与追思这些天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黄松森介绍,因工作关系,他与叶佩英有过多次接触,在他心目中,叶佩英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歌唱家、循循善诱的老师和慈祥热情的大姐。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举办。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于1994年由新加坡惠州会馆发起,旨在敦睦乡谊、共叙发展、凝聚力量,是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全球惠属乡亲的盛会。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是首次在惠州举办,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地区60个侨社团代表690人欢聚惠州西子湖畔,联络乡亲,共促发展。

鉴于叶佩英在华侨中的名望,加上又是惠州人,时任市文化局局长的黄松森热情邀请叶佩英返惠参加活动,她二话不说、欣然前来。在1996年10月23日恳亲大会文艺晚会上,叶佩英应邀登台演唱《我爱你,中国》,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黄松森表示,在20世纪九十年代,像叶佩英这样的大牌歌唱家出场费不菲,但她毫无大牌的架子,也不收取任何报酬,她用客家话说:“都系自家人嘛。”

还有一件事让黄松森至今难忘,1997年8月底,他趁送女儿上京读大学之机,带着女儿到中央音乐学院拜访叶佩英。途中由于公共汽车太挤、声音嘈杂,听不见报站名,结果他的女儿中途下了车。女儿第一次出远门,人地生疏,发现女儿不见后,黄松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叶佩英给他打来电话,说他女儿已到她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在这次家访中,叶佩英亲自下厨做饭,热情招呼客人。听说黄松森的女儿喜欢唱歌,饭后她亲自弹琴辅导,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的辅导,但令黄松森女儿受益匪浅。大学毕业后,黄松森女儿回到惠州,参加客家艺术团,一直保持着对歌唱艺术的热爱。

“斯人已去,精神永留。”黄松森表示,叶佩英的美妙歌声,飞越国界,漂洋过海;叶佩英的赤子情怀,静水深流,滋润心田。她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后人受益无穷。

留下的旋律化为信念

作为一名侨务工作者,市侨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周伟清与叶佩英有过接触并一直关注她的动态。他认为,“叶佩英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客家妹子、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期间,周伟清作为工作人员接待叶佩英。他记得,10月22日,叶佩英从北京飞抵广州白云机场,大会工作人员把她接到惠州宾馆已经晚上9点多,在给她准备晚餐时,思念家乡味道的叶佩英对自己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阿妹,有冇(没)涯里(我们)屋卡既(家乡的)土咸菜,涯(我)想食碗粥。”纯正的客家口音让周围的人惊讶。“她虽然出生在马来西亚,但乡音未改,整个大会期间,都是用客家话跟乡亲交流,平时与家乡人沟通联系,也不说一句普通话,非常随和。”

当晚,因为没有准备,工作人员没有找到叶佩英想吃的土咸菜,临时找到了潮州咸菜。但这没有妨碍叶佩英的兴致,她伴着白粥、炒米丝美美吃了一顿晚餐。

2019年,在叶佩英和歌手蔡国庆领唱下,近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在天安门广场上同声高歌《我爱你,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声通过快闪形式在网络传播,感动了无数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当年11月,第十届世界惠州(府署)同乡恳亲大会在惠州举行。会前,周伟清想邀请叶佩英再度来惠参加恳亲大会,叶佩英因身体不适,表示遗憾不能参加,但委托周伟清向家乡父老乡亲表达问候,表示有机会再返回故乡走走。

“当时,她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老伴又患病,没想到,这次错过成为永远的遗憾。”周伟清说,叶佩英是惠州侨界的骄傲,虽然她已经离开,但她留下的旋律已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代表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之后的《大美中国》风光片,背景音乐就是《我爱你,中国》,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风光,更能理解何为山川锦绣、国泰民安!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永远坚守爱国的坚定信念,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就是对叶佩英老师最好的怀念和告慰。”

叶佩英的精神催人奋进

“叶佩英老师演唱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影响着海内外华人,每次听都直戳我心灵,这些天惊悉她逝世,我听一次眼眶湿润一次。”我市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黄红英表示,叶佩英老师的一生都在歌唱祖国和人民,爱国爱家乡,取得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无私栽培晚辈、传承歌唱艺术的情怀更是让人钦佩。

20世纪90年代,随着惠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多,时任惠州歌舞团声乐演员的黄红英常在市内外登台演出。她久闻叶佩英大名,也有在一些演出场合遇见叶佩英,现场聆听名曲《我爱你,中国》。演唱技艺精湛、时刻神采飞扬的叶佩英,让黄红英留下深刻印象。

199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在惠州举办期间,叶佩英应邀参加。时任市文化局局长黄松森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邀请叶佩英抽空辅导惠州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叶佩英非常爽快答应了。惠州歌舞团以及社会上一些音乐爱好者,听说叶佩英要讲课,机会难得,一下子来了二三十人。这次专业的培训辅导,让黄红英终生难忘。

叶佩英认为黄红英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叶佩英对黄红英厚爱有加、精心辅导,对歌唱技巧的讲解与传承毫不保留。辅导课之后,叶佩英还牵着黄红英的手,两师徒像姐妹般兴高采烈地到惠阳游览。

后来的几次演出场合。黄红英继续抓住难得的机会,在后台向叶佩英讨教,请其指点和提升演唱技巧,提升表演能力。黄红英不负厚望,经过虚心学习和刻苦钻研,成长为在海内外小有名气的国家一级演员。

“叶老师让我最难忘的,一是她的歌声,让人沉醉,感受着音乐的魅力;二是她的乡音,一口纯正的客家话展现其开朗直率的性格,让人感到亲切;三是她的精神,展现着惠州人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一面,催人奋进。”

黄红英表示,叶佩英老师的教导,让她终身受益。她要学习老师爱国爱乡的精神,在艺术探索道路上永不停步,向时代和人民奉献更多佳作,同时做好“传帮带”,将歌唱艺术传承下去。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链接

《我爱你,中国》

背后的故事

叶佩英最为广大观众熟知的代表作是《我爱你,中国》。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1979年,叶佩英接到了《我爱你,中国》曲作者郑秋枫的来信,邀请她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海外赤子》演唱。

读完剧本后,叶佩英潸然泪下,尽管当时还不知道电影插曲的具体内容,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接。当《海外赤子》上映,饱含无限深情的《我爱你,中国》迅速传唱大江南北,叶佩英的名字立刻为听众们熟知。

在演唱《我爱你,中国》前,叶佩英反复研究这首歌的歌词,她发现词作者以“赋比兴”和“一咏三叹”的手法,通过描绘祖国壮美的河山唤起听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蓝天下快乐飞翔的百灵鸟”“田野里茁壮生长的麦苗”“在云南俯瞰的群山”“在贵州花溪捧起的溪水”“归国后在北京感受的第一场雪”“回到祖国时看到的红旗”……这些亲身经历的场景,在她眼前如电影一样逐一闪过,歌曲被叶佩英巧妙地用“民族+美声”的方法处理后,声音如同讲故事一样,生动地再现了这些场景。

她还将这首歌反复九次的“我爱你”以层层递进的情感诠释出来,把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叶佩英演唱的版本在海内外掀起巨大反响,被业界誉为“艺术性、思想性和群众性完美结合”的经典歌曲。1980年,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曲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后来这首歌有英国、法国、朝鲜等多个外语版,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华侨。

多年来,叶佩英无数次在舞台上唱过这首歌,每一次都充满激情。在国外演出时,每到一地,华人们都希望她唱《我爱你,中国》。“台下,他们边听边流泪;台上,我边唱边流泪。”在叶佩英看来,这首歌曲凝结的,不仅是海外赤子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的情怀。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相关新闻

铁门扇村民:

叶佩英时常回乡探亲

从惠阳区叶挺大道铁门扇村段驶入村道,在蜿蜒村道上行驶一两公里,一座气势恢宏的客家围屋映入眼帘——南阳世居。这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客家围屋,是沙坑叶氏三大围屋之一,许多人已经迁出居住,但仍有多户人家居住,叶佩英的母亲也曾在这里居住。

叶佩英的堂弟、现年77岁的叶端介表示,当年叶佩英先和哥哥从马来西亚回到铁门扇,后来,她的父母也返回铁门扇,直至终老。她人很和善,对家乡有感情,虽然工作生活在北京,但与家乡亲人保持着密切联系。

“她在广州读书和在北京工作,我都曾与亲戚去探望她。”叶端介说,叶佩英在广州上学时,还是个害羞的小女孩,亲友叫她现场献唱,她都感到不好意思,没想到后来成长为歌唱家。在北京时,亲友在外聚会吃饭,她不忘打包剩菜回家,生活过得很节俭。

“她母亲在世时,她每隔两三年就会回来看望母亲。”在铁门扇村老一辈村民眼里,叶佩英是一个孝顺的女儿,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常回到村里看望母亲,还会在南阳世居的房屋里唱歌练嗓子,吸引村民驻足欣赏。

“歌声很好听,声音洪亮清脆。”今年89岁的老人巫群娣坐在南阳世居旁的大树底下回忆,她说,村里人都说叶佩英在北京是大歌星,但一点架子都没有,为人很豪爽,多次在村里为村民演唱歌曲,“当时感觉就是很好听,至于演唱什么歌倒是不记得了。”

在铁门扇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叶清健的引路下,从南阳世居中门进入中围,左侧一间房屋早已经没人居住,这里曾是叶佩英母亲居住的地方,是她们家里的厨房和母亲的寝室。在这个房屋对面,是叶佩英其他家人曾居住过的地方,她从外地回来看望母亲,就住在南阳世居。

“佩英老师最近一次回来,应该是2011年,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了。”叶清健说,她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希望一代代的铁门扇人学习她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林丽芳 彭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