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 热心公益

近千年前编撰的《世范》可比肩《颜氏家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2022年04月17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提及《颜氏家训》,估计很多人都略知一二,但对于《世范》,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感到陌生。其实,《世范》也是中国古代一本讲立身处世的重要作品。清代《四库全书》的编者就如此评价《世范》:“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覆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虽家塾训蒙之书,意求通俗,然大要明白切要,使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们是把《世范》当作可与《颜氏家训》比肩的典籍。

由“睦亲、处己、治家”等三卷组成

说《世范》,首先得认识一下该书的作者袁采。袁采,字君载,信安(今浙江省常山县)人。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以第三名的成绩荣登进士,出任乐清县(今浙江乐清市)县令。袁采任职期间,“廉明刚直,政声颇佳”。在公务之余,袁采不但主持纂修县志,而且写出了《政和杂志》《县令小录》等作品,而《世范》也是他在宋孝宗四年(公元1168年)担任县令期间所作。

《世范》由“睦亲、处己、治家”等三卷组成,从不同维度讲述了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但文辞颇有见地,而且深入浅出、极具趣味、极易领会和学习。在“睦亲”一卷里,作者主要讲家庭和睦相处的道理和方法。他在“性格不可强求一致”中说,“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也就是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不要强求一致,而要求同存异。

在“处己”一卷中,袁采重点论述了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人一生当中经常遇到的富贵贫贱、成败得失等进行了具有哲理性的阐述。作者在“人生甜苦参半”里说:“膺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

“《书》言九德,所谓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者,天资也;所谓栗、立、恭、敬、毅、温、廉、塞、义者,习为也。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也。后世有以性急而佩韦、性缓而佩弦者,亦近此类。虽然,己之所谓偏者,苦不自觉,须询之他人乃知。”在这里,袁采强调了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在“严律己宽待人”里,他还指出,“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

在“治家”一卷中,作者阐述了持家兴业的道理,相当精彩。在“和睦邻居以防不虞”中他指出:“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宅之四围,如无溪流,当为池井,虑有火烛,无水救应。又须平时抚恤邻里有恩义”;在”荒山宜植果木”中他提倡人们:“桑、果、竹、木之属,春时种植甚非难事,十年二十年之间即享其利。”

特色鲜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作为一本指导人们为人处事的作品,《世范》特色鲜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所以,其间的许多句子,成为人们信奉的至理名言,千古流传。诸如:“严律己宽待人、小人当敬远、正人先正己、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正是《世范》具备教育人、启迪人的功能,所以,一经问世,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

此外,《世范》一书的作者思想深邃,具有远见卓识。所以书中的很多观点,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局限,超越了士大夫阶层的局限。比如,他在“睦亲”卷里提出的“男女本应平等对待”的观点;在“治家”卷里提出的“兴修水利、纳税要积极、公益事业要热心”的观点,都是非常具有超前性。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具有借鉴意义。

(贾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