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镇石湖村流转125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

撂荒地变增收田

2022年04月19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村民种植粉葛。

村民种植粉葛。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抛秧苗、种田薯、种粉葛……日前,博罗县横河镇石湖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近期来,石湖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农村合作社,流转了125亩土地,通过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发展特色种植业。这一举措让桉树林改造地、撂荒地化身“希望田”“致富田”,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

“种庄稼好!”望着荒地变良田,重新种上农作物,石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国祥心里乐呵呵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农民外出打工,导致有些农田撂荒,也有的改种了桉树、南洋楹等经济树木。石湖村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我们把村里撂荒的土地盘活起来,通过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石湖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锋说,在市审计局、横河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指导支持下,由石湖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博罗县石湖绿保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拟盘活撂荒土地,推动土地规模化、连片打造,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突破。

说干就干,村组干部走家入户,摸清每家每户土地情况;村委多次组织相关户代表召开工作会议,讲解相关政策和发展思路,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在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支持后,合作社正式与该村上南村民小组签订协议,将41户村民共125亩土地集体流转,以每年每亩700元的标准与村民签订3年合同,连片高效盘活土地发展种植。

李伟锋说,这125亩土地之前有10多亩是撂荒地,有约70亩是清理桉树、南洋楹等林木后的土地,其余是村民的耕地,“统一规划种植,既能防止耕地非农化,更能让农田的种植效益更大。”

农忙时节村民帮忙打理农田增加收入

目前,该村正在组织种植田薯、粉葛、水稻等作物,其中田薯60亩、粉葛20亩、水稻20亩。为确保种植进度,驻镇帮镇扶村团队、石湖村“两委”干部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农户加班加点种植,营造干群同心齐促振兴的火热氛围。

近半个月来,合作社每天聘请15至18名村民,主要从事除草、抛秧、铺膜等工作,村民每人每天可挣得150元工钱。村民邓叔高兴地说:“原本撂荒的土地现在利用起来了,除了租金,农忙时节去帮忙还可以拿到工钱,当然好呀!”

为发展好种植业,该村还依托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力量,对合作社发展种植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并筹备开展系列农业技能培训,为石湖村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

接下来,除了因地制宜种植相关农作物,打造石湖村的农业品牌外,该村还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筹备设置生态采摘区、农耕体验区等,把农产品包装成旅游产品,提升品牌价值,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上,石湖村还坚持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领头雁”,以驻村“第一书记”为“推动者”,以储备干部为“生力军”,以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为“智囊团”,推动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共同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卢泓宇 通讯员刘慧 张寿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