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版 稿 件

2022年04月2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存款方面,总量从6000亿元到7000亿元,用时23个月,从7000亿元到8000亿元,只用时19个月;贷款方面,总量从6000亿元到7000亿元,用时9个月,从7000亿元到8000亿元,只用时8个月。这是近年来惠州金融总量增长呈现平稳、快速态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印证。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下称“人行惠州中支”)发布的2022年1~3月惠州金融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惠州各项存款保持平稳增长,截至3月末,总量首次突破8000亿元;贷款方面,各项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信贷投向经济重点领域持续加强,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901.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居全省第1,占新增贷款8成以上。从金融总量来看,随着存款总量站上8000亿元大关,惠州存贷款总量正式进入“双8000亿时代”。

存款总量首破8000亿

6年全市存款总量从4000亿迈入8000亿

一般来说,存款总量就像一个“蓄水池”,是一个城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存款既是前期经济发展成果的体现,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用资源禀赋规模。

在“十三五”期间,惠州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在这5年间,相继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大关,进入“十四五”后,又迅速在第二年突破了8000亿元大关。记者梳理时间轴发现,从2016年3月全市存款总量首次突破4000亿元,到2022年3月总量突破8000亿元,近6年时间,总量就增长了1倍,相当于平均每年增多667亿元、每月增多56亿元。

而根据人行惠州中支发布的今年1~3月惠州金融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惠州住户存款增长稳定。其中,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长较快。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8130.9亿元,首次突破8000亿元;比年初增加321.2亿元,同比少增110.0亿元。

住户存款方面,截至3月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3444.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各项存款快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00.0亿元。报告指出,关键在于疫情反复下,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加,如全市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加170.7亿元,同比多增31.5亿元。

机关团体与财政存款也呈现同比多增。截至3月末,全市机关团体与财政性存款余额1466.3亿元,同比增长9.1%,比年初增加35.5亿元,同比多增128.2亿元。

全市企业存款增长则有所放缓。截至3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032.2亿元,同比增长3.7%,比年初增加96.1亿元,同比少增116.3亿元。

贷款总量逼近9000亿

惠州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居全省第1

全市存款的增多,对于银行机构贷款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惠州各项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信贷投向经济重点领域持续加强。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901.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全省快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珠三角第3。

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居全省第1,占新增贷款8成以上。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3761.1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居全省第1,较各项贷款增速快6.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43.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1.3%;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1.4亿元,同比少增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7亿元,同比少增6.6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7年12月惠州贷款余额首度突破4000亿元,到2021年6月突破8000亿元,只用了3年半,42个月,平均每年增多1143亿元。而从去年6月突破8000亿元,到今年3月逼近9000亿元(达到8902亿元),也只用9个月时间,继续保持了“十三五”以来的增长速度,显示了惠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增强。

信贷投向重点领域持续加强

惠州制造业贷款增速居珠三角第4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携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成为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或缺的一席。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倾斜,是惠州金融业展现责任担当的应有之义。报告显示,近年来,惠州信贷投向经济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1418.5亿元,同比增长2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珠三角第4;比年初增加207.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9.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12.8亿元,同比大增86.6%,占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比重达50.2%,占比较去年同期高16.4个百分点,对全市制造业投资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今年1~2月,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0%,排名全省第1,其中工业投资大增92.6%,排名珠三角第1、全省第2。其中,金融力量当功不可没。

一季度的制造业贷款大增,是惠州信贷投向重点领域持续加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惠州银保监分局了解到,近年来,全市银行业围绕“2+1”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和核心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截至去年末,全市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3709.41亿元,同比增长25.53%,高于全省10.3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358.6亿元,同比增长29.55%,高于全省7.8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54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领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为824.5亿元,同比增长2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科技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4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10.7亿元,同比大增64.5%。

基础设施业贷款增长较快。截至3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837.3亿元,同比增长29.0%,增速排名全省第3,珠三角第2;比年初增加4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1.5%。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3月,九联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惠州市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先进制造业企业。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蔓延,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运作,对各条产业链的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在了解到九联科技的需求与困难后,惠州建行利用“e信通”产品作为保障产业链稳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重要抓手。据悉,该产品可以使核心企业视野从直接供应商扩展到上游整个链条企业,在梳理存量供应商的基础上,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上游企业可通过电子付款承诺的线上流转、融资变现可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据悉,截至今年3月,惠州建行已为九联科技累计投放供应链“e信通”融资支持超9亿元,其中为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超6亿元,为九联科技的150户上游链条客户实现全线上融资服务。

全市普惠金融服务继续改善

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比增40.7%

我市在薄弱环节普惠金融服务继续改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252.7亿元,比年初增加161.9亿元,同比增长24.5%,占企业贷款余额的61.9%。

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和便利度继续提高。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49.3亿元、同比增长40.7%,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达5.02万户,同比增长15.2%;3月份惠州商业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4%,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信贷投向乡村振兴领域也不断提速:今年以来,全市涉农贷款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增速居珠三角第1。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132.3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珠三角第1;比年初增加76.34亿元,同比多增24.6亿元,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延续。

“粮油足,民心安”。龙门县平陵金燕米厂是一家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加工制造的龙头企业,受资金限制,该公司升级厂房和增加生产线的计划迟迟未落实。正当该公司负责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龙门农商银行主动对接,通过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对该公司授信500万元。据悉,截至今年3月21日,龙门农商银行已对龙门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五家企业总授信2020万元。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曹雁超 张敏怡

返回报纸版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