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东激励争先创优,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制度体系。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昨日,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在该县召开的惠东县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惠东县将坚持用事业引才聚才,着力打造几支人才队伍,让人才和惠东一起成长。坚持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一起抓,出台真金白银优厚政策,提供真心实意的优质服务,不断改进人才服务方式。并根据需求精准挖掘人才。通过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县建设窗口样板。
事业聚才 力争2025年引进3名领军人才
“现在碰到脑出血这样的病,我们都不用专门跑到大医院看了,在惠东就行。”这样的信息令人振奋。据介绍,此前,脑出血等重大疾病在惠东县内无法进行介入治疗,自从该县引入专科人才后,扭转了局面。如今的刘扬是惠东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数十年的从医经验,积累了一身专业本领。2018年,惠东县成功将其引入,刘扬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作为惠东县心脑血管学科带头人,刘扬牵头组建了心血管介入室,开展了各类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完成各类手术近3000台次,四类手术1300余台次(包含各类复杂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心源性休克等高危病例),其中冠脉内OCT术是惠州市首例,手术量和技术水平居惠州市前列。
一直以来,惠东县坚持以事业吸引人才,给予人才尽情发挥所长的机会。刘扬就是其中之一。据悉,刘扬昨日获评为惠东县“山海人才”,同日获得该称号的还有张珊珊、许校彬、卢永泉等人。
惠东县将坚持用事业引才聚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支柱产业,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鼓励企业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推进企业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力争到2025年,引进3名领军人才和5个创新创业团队。积极举办、组织参加各类高技能人才赛事,激励争先创优,让人才体会到在惠东也有广阔的人生舞台。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立“乡村青年创业基金”,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生态。
同时,实施“惠东商界精英”培育行动,探索对重点扶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政府差额补贴培训。
青年是创新创业热情最高的群体。惠东县将建立人才成长关注机制,建立“山海青才”库。探索建立粤港澳青年人才创业基地,实施卓越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动,每三年遴选若干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搭建学术交流、专业研修、项目研讨、产学研对接等平台载体,让他们在惠东扎根创业。
服务留才
为人才松绑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让人才助力区域发展,关键在于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服务。
惠东县将紧贴人才工作需求。完善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探索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推行“人才贷”服务,为人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完善人才配偶安置机制,协助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想方设法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当好人才“粉丝”,关爱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解决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强化人才医疗保健服务,探索在县人民医院开设人才就医服务专窗,保障高层次人才在惠东县指定医院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惠东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讲好优秀人才故事,加大人才表彰激励力度,对授予荣誉称号人才给予奖励。
除了服务之外,惠东县还将加快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制度体系,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放手让用人单位去解决,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给用人主体多一些自主空间、少一些越俎代庖,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积极为人才松绑,打破条条框框才能让人才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原则,统筹推动不同专业人才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双向交流使用,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使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发挥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更好地让人才评价人才、专家遴选专家。
精准育才
建立本土优秀人才资源库
在惠东县城一住宅小区,每逢周末画家周玉添都会来到小区花园,一支画笔,一张宣纸,小区的一景一物跃然纸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惠东人,周玉添在工作之余,深入家乡的古村落寻访古迹,希望将家乡的美景画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曾经名噪一时的三幅惠东县“抗疫”《基层一线战疫图》就是出自他手。人尽其才,惠东县决定授予周玉添“优秀乡土人才”称号,让其尽情施展才能,画尽惠东山水,让更多的人认识惠东。
除了引入外来人才外,挖掘本土潜力也是一种获得人才的方式,周玉添就是其中之一。惠东县多年的发展证明,本土人才是该县人才资源的主力军。
对此,该县将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本土在外人才的信息摸底,核实外出优秀人才基础信息,建立本土优秀人才资源库。充分发挥统战、侨联、商会、同乡会等作用,定期召开外出人才座谈会,密切与外出人才联系,加强与本土优秀人才沟通交流,增进本土人才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并谋划设立“回归创新创业园”,为回流惠东籍青年人才打造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构筑人才集聚“磁力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通讯员叶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