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与情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结窝: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

2022年04月21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结窝村的法治广场。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结窝村的法治广场。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走进博罗县龙溪街道结窝村,除了干净整洁的沥青村道外,点缀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知识、经典故事等宣传栏、壁画,让人印象深刻。边赏乡村美景,边接受法德文化的熏陶,让人如沐春风。把法与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正能量,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这是结窝村在乡村治理路上的有力探索。也正基于此,该村近期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

乡村善治,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

结窝村地处龙溪街道北部,毗邻中心区,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360多人,外来人口约10000人。

“虽然外来人口较多,但大家相处很和谐。”结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国球自豪地说,“群众遇到事情,都以理服人。对于矛盾纠纷,村‘两委’都积极扮好‘和事佬’角色。”

乡村善治,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目前,该村正在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钟国球回忆,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该村计划征用一小片果园,但因为果园产权不明晰,征用过程并不顺利,“当事的两户村民各执一词,均不肯让步。”得知情况后,他第一时间与村干部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到龙溪自然资源所查询土地卫片信息。

核查完后,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与农户谈心。几番走访后,产权逐渐明晰,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也逐步打开。最终,双方就权属问题达成一致,土地顺利征用,人居环境整治顺利推进。

这是该村治理有效的一个缩影。据钟国球介绍,在基层治理中,该村不断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让矛盾纠纷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结窝村的调解化解率与村民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为100%。

法德并举,汇聚文明乡风

乡村善治,还体现在平时的教化中。为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结窝在“法治”“德治”上发力,汇聚文明乡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法德交融,润物细无声。在结窝村老围村民小组,一个占地约150平方米的法治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家经常在此散步、聊天、学法,成为集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法治宣传阵地。与此同时,开展法律讲堂、法律咨询等普法活动,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该村还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文明道德蔚然成风。如,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比,以榜样的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端午送糍粑”“挥春送福”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速文明新风的形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地风俗融合,通过墙绘、入户宣传等多样化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卢泓宇 通讯员黄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