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你们在刷外墙和楼梯间的同时,能否顺手把那些乱糟糟的线归整一下?”面对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住户祝致松提的建议,老旧小区改造施工人员有些为难,“这不在我们的任务清单里。”
祝致松原本已不抱希望,没想到江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人大代表督促小组开展一次实地调研后,他的这个建议获得采纳,“三线归整”被纳入改造范围。
去年4月,惠城区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推行重点项目人大代表“二联三定”(“二联”:人大工委联系指导代表,代表挂钩联系项目;“三定”:定准项目,定量监督,定期评议)督促制,探索在闭会期间通过搭建系统的履职平台和机制,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经过一年实践,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督促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广纳民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
破题
创新推行“二联三定”督促制更好履职
“开一天会、发一次言、画一个圈、举一次手、照一张相”,这是过去基层群众对镇街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印象。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包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两个途径。由于代表大会会期较短,以及代表的“兼职”特性,破题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但从实践看,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空间。”惠城区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王宗全介绍,2020年6月,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推行听民意解民忧“三三制”(即“三级联络机制、三条联络主渠道、三种处置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方面的作用,有力推动了辖区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群众的关注点在哪里,人大的工作重点就到哪里。”王宗全说,老旧小区改造是惠州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江南街道老旧小区较多,群众对旧改关注度高,并提出了不少相关意见建议,“有些建议单靠街道办无法解决,需要协调多方力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王宗全说,去年4月,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在“三三制”的基础上,在省内首创重点项目人大代表“二联三定”督促制,选定老旧小区改造为2021年江南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督促项目,并成立督促小组,成员由辖区符合要求且有参与意愿的惠城区人大代表组成。
探索
实施“六个一”定量监督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去年5月,督促小组成员正式上岗,在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的组织下,通过“六个一”(即一次前期了解、一系列实地视察调研、一次听取汇报、一次走访座谈、一次问卷调查、一系列专题讨论)对江南街道1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定量监督。
上湖塘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江南街道大的老旧小区之一,共有55栋700多户、2000多名居民。该小区纳入2021年旧改项目后,居民们都非常期待,同时也发现有些他们特别想改善的地方没有被纳入改造范围。
“35栋的排污管烂了,经常流出污水,臭熏熏的,希望尽快改造”“小区很大,但一个小小的休闲广场都没有”“小区出入口的台阶太陡了,老人小孩不方便”……得知人大代表来视察调研,上湖塘小区的居民纷纷提出建议意见。
作为督促小组成员的惠城区人大代表徐慧恒一边听一边记,并到现场仔细查看。回去后,徐慧恒和督促小组成员一起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确实需要优先解决但又没有纳入改造范围的内容。在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的支持下,督促小组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大家一起商讨解决方案,最终促成相关部门合理调整计划,让改造更加符合民意。
“有人大代表为我们发声,大家最想改的,基本上都改善了。”上湖塘小区居民陈惠珍说,“现在小区的环境里里外外变美了,住着也舒服多了。”
“通过‘六个一’定量监督,确保民意贯穿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王宗全说,“定量监督”之外,督促小组的人大代表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老旧小区改造增智筹资。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督促小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先后筹得和调动资金超过100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公用设备的改造及建设。在今年3月3日举行的项目满意度测评会上,督促小组通报了过去一年的督促情况,对江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提出意见建议;在3月16日召开的惠城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督促小组的惠城区人大代表还联名起草并提交了书面建议,为全区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提供智力支持。
实效
实现人大“总在线”、履职“不打烊”
“从群众最急盼的问题入手,通过协调市、区有关部门推动项目实施,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样的履职方式更加贴近社情民意,让我很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惠城区人大代表徐慧恒说,有了“二联三定”督促制这个制度和平台,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以高质量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代表在督促工作中还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惠城区人大代表关翠花说,一方面,将群众呼声最高、最迫切的需求反馈上去,让政府的民生工程更接地气;另一方面,将项目的实际困难及时告知群众,让群众明白其中的轻重缓急,争取群众对改造工程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在关翠花看来,“二联三定”督促制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它打破单边沟通壁垒,实现了项目多方的实时沟通。同时,也为人大代表为广大群众发声、深入学习人大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实践途径和平台。
“以前一年就三五次活动,现在忙的时候一个月就有三五次。”惠城区人大代表金鸥坦言,虽然忙了,但大家履职热情高涨,“做人民的代表,就要为人民办实事”。
如今,在“二联三定”督促制搭建起的工作平台中,经常可见人大代表为民奔走忙碌的身影。一年来,20多名挂钩联系江南街道的惠州市和惠城区两级人大代表通过视察调研、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途径,收集并解决了道路破损、照明设施不足、沙井盖缺失等群众的身边事近百件,实现人大“总在线”、履职“不打烊”。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