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涌现一批安全宜居环境优美城市社区

18社区成功创建绿色社区

2022年04月22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惠城区已有18个城市社区成功创建绿色社区。

惠城区已有18个城市社区成功创建绿色社区。

作为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单元和细胞,社区最贴近民生,也直接影响民生。去年,我市印发了《惠州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该项工作以来,惠城区大力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安全宜居、环境优美的城市社区。近日,惠州市2021年度绿色社区名单公示,惠城区南城社区、东湖社区等18个社区榜上有名,数量居全市第一。

据了解,到2022年底,惠城区将有70%以上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南城社区

“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融入社区建设管理

春暖花开,步入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南城社区,随处可感受到浓厚的绿色环保氛围:小区内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社区公共活动场地、道路等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让老人小孩进出安全;四色的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楼下,人们自觉地分类投放垃圾;在许多居民家中,节水、节能、废物利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惠城区大力创建绿色社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大骨头不属于餐厨垃圾,脏衣服属于其他垃圾……”不久前,在南城社区悦湖会小区,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亲自示范,向居民详细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投放方式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中。

自去年创建绿色社区以来,南城社区积极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环保系列活动,让辖区内居民树立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价值观,并将节水节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投放、保护社区树木花草等绿色生活倡议列入居民公约。

“创建绿色社区,需要辖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带动环保低碳、绿色节约的观念深入民心,这是关键一步。”南城社区党委书记黄丹丹介绍,该社区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融入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努力打造新时期优美人居环境。

让人头疼的“卫生死角”,摇身一变成为家门口的“秘密花园”;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节水龙头、节能控制设备、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小区里绿草如茵,环境宜人,公园里的立体绿化、雨水花园缓解城市排水压力……自绿色小区创建启动以来,南城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不少居民主动申请加入“绿色志愿者”队伍,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去年9月,惠城区按照“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理念先行、建管结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2021年底,惠城区18个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占比30%以上。

目标

今年底7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创建要求

根据区住建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惠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惠城各街道全面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力争70%以上(不少于24个)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到“十四五”期末,所有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

据悉,此次创建行动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等方面。

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一起推进。因此《方案》要求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方式,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同时,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规划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进社区,探索建立社区设计师制度,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和整治方案等。

在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方面,要求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惠城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改造提升社区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在改造中广泛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

此外,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信息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趋势。为此,在创建绿色社区过程中,《方案》明确,要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整合社区安保、公共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监测等数据信息。

在培育社区绿色文化方面,因地制宜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加强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挖掘惠城文化内涵,展现社区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知多D

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在惠城区,绿色社区的创建对象为中心区街道所辖社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黄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