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全区规划建设63个学校项目

计划到2025年新增公办学位8.7万个

2022年04月27日惠州日报惠阳新闻
字号:T|T
    到2025年,惠阳计划安排学校建设项目63个,将增加各学段公办学位8.7万个。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到2025年,惠阳计划安排学校建设项目63个,将增加各学段公办学位8.7万个。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日前,惠阳区印发《惠州市惠阳区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起始年级的学位需求,将分别按照5%、5.7%的比例增长。到2025年,惠阳计划安排学校建设项目63个,其中34个新建项目、29个改扩建项目,将增加各学段公办学位8.7万个,其中高中阶段学位2.7万个、初中学位2.04万个、小学学位3.94万个。

中心城区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惠阳区现有公办中小学校126所,其中普通中小学1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10.3万人,其中位于淡水街道的公办中小学校和学生数量最多,分别为33所和5.8万人。

近年来,惠阳区义务教育学校学位总量,可以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但受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强、教育人口数不断增长和城乡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出现“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使得中心区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中小学校和各镇中心小学的学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目前,惠阳现有公办普通高中4所,学位总数11220个,班级数204个,大班额比例15.4%。近年来,惠阳中考报考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加上实行新的宽松入户政策、报考普通高中人数增多,预计未来普通高中学位需求继续增大,现有学位数难以满足需求。

从惠阳学校分布及其学生情况看,淡水街道学生数量占全区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但学校数量却只占全区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淡水街道、秋长街道和新圩镇三地学生数量占全区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但学校数量却不足全区学校总数的二分之一,学校布局欠合理。

《专项规划》提出,《惠阳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年)》,因未按照实际需要和条件制定并落实分年度建设方案,造成规划管理和实施不够严谨有序,未能完全达到原定目标。部分建设项目未按规划如期启动推进,已建成开办学校有的位置较偏,存在学位空置的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中心区学位紧张的压力。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惠阳部分公办中小学尚未取得不动产权证,造成这类学校改扩建工作推进缓慢,对其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带来影响。

“十四五”新建34个、改扩建29个学校项目

根据惠阳近年来中小学校学位需求增长情况和未来教育人口增长趋势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惠阳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起始年级的学位需求,将分别按照5%、5.7%的比例增长。

《专项规划》内容显示,对照惠阳现有公办学位数量,2021年~2025年全区公办小学一年级学位缺口总数预计为4030个(含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区公办初中七年级学位缺口总数预计为3060个(含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区公办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位缺口总数预计为2250个(含向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购买的公办学位数)。

根据上述学位需求增长预测情况,并按城乡一体、合理布局、面向未来、适度超前、为远景发展留有弹性和余地的思路,惠阳将科学规划“十四五”全区学校建设共计63个项目,含新建项目34个、改扩建项目29个,将增加各学段公办学位87030个。

其中,高中阶段学位27090个(含普通高中学位24090个,每年级8030个;职业高中学位3000个),初中学位20460个(每年级6820个),小学学位39480个(每年级6580个)。

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

根据《专项规划》,惠阳将各项学校建设项目纳入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规划及城镇化建设规划,确保足够的学校建设用地。对需要调整相关规划的,按程序及时予以调整。

同时,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含新开发区、老旧改区、安置区)配建学校政策,在用地“招拍挂”时,同时公布教育配套设施规划条件;未经核实或核实不符合教育设施配套规划条件的,不得组织验收。

惠阳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应征得区教育部门同意。老旧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对列入《专项规划》的各类学校,需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专项规划》中已明确“十四五”各年度学校建设任务,惠阳将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各年度的具体方案,立足区情实际,区分轻重缓急,统一计划部署,分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落实。配建学校应严格督促建设责任单位实施“交钥匙”工程,要与开发居住区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验收后无偿移交区政府,用于公办学校教学。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