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村采风

□黄小文

2022年05月0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早春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我和几个朋友到惠阳区永湖镇福地村游玩。福地村在永(湖)马(安)公路边上。位于永湖镇区北部,辖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与淡塘村、稻园村相邻。路边村口一块大石上书两个红漆大字“福地”,让人顿生欢喜和好奇之心:这个村名起得好呀!它为什么叫福地呢?它的幸福之处在哪里?

车子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前行,两旁的黄花风铃木虽然花期已到尾声,但仍可见花盛时节的灿烂景象。来到村里,只见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村庄春光明媚,菜地碧翠,山色青黛,民居坐落有致,三两个老人家在门前树下悠闲聊天……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内心又欢喜几分:果然是一个幸福祥和之地。

福地村一位村干部带我们到村里走访。据了解,福地村有5个村小组,人口近千人,有童、郭、欧、李、黄、刘、丘等8个姓氏。以童姓人数最多。慢慢地,我们来到村中最大的一个河塘边上。指着河塘边上的四座祠堂,这位村干部说,这其中有三座是童姓祠堂,“我们童姓先祖先从惠东增光迁至三栋,300多年前再落户福地。”最早落户福地村的是郭姓先祖,之后,童、欧、李、黄、刘、丘等姓氏先祖先后来到。300多年来,这些先祖们努力耕耘,团结互助,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建设起一个美丽富足的家园。

我好奇地问起村名的来历,这位村干部笑着说,原本面前这个河塘中间有一块隆起的长条形土墩,形似“蚌壳地”,两边削瘦,不够丰满。但巧的是,这个土墩背后有一座小山,两边也有两座小山,形似座椅的两边扶手,而这个隆起的土地就好像座椅,这样从远处看,这个地方就形似一把官椅,若是在这里安家落户,今后必定天佑后人,福泽子孙,是有福之地。于是,“福地”村名就这样传开了。

随着福地村各姓氏先祖先后来到该村安营扎寨,村里人丁渐旺,一些疾病也开始在村里出现。一年,福地村流行疫病,村民束手无策。危难关头,临近福地村的马安镇一位吴姓郎中得知消息后,赶来为村民抓药治病,救村民于水火。福地村各姓先祖都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福佬人,信奉医灵大帝。据传,医灵大帝是北宋福建著名的民间医生吴夲(音tāo,979年至1036年),出身于福建龙海市白礁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羽化于厦门海沧青礁,后人称吴真人、医灵大帝。吴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治病不分贵贱,不取报酬。据记载,宋明道二年(1033)漳州、泉州一带瘟疫流行,吴夲义诊施药,妙手回春,解救患者难以计数……福地村民认为当地这位吴医师是“医灵大帝”吴夲的化身,于是在村中建起了一座“医灵宫”,供奉“医灵大帝”。据这位村干部说,医灵宫修建历史也有300年了,原来有三间房子,后来倒塌了两间,现在这间也是10多年前重修的。现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马安镇的中寮村都会举行庆祝“医灵大帝”华诞仪式,福地村的村民也会过去参加活动。

靠医灵大帝保佑村民毕竟是不现实的,真正可以保障村民身体健康的是现代医疗技术。近年来,村里卫生站在上级医疗部门和村里的支持下,增添了医疗设备,提升了服务水平,方便了当地村民就医问诊。村里把卫生站设在“医灵宫”旁,这不仅仅是巧合,医灵宫在庇佑村民心灵的同时,卫生站也保障了村民们的医疗健康服务。但让福地村民真正再无后顾之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永良围大堤的兴建。

福地村临近淡水河,地势低洼平坦,和邻村的淡塘、稻园一样,是永湖镇出名的洪泛区,旱、洪、涝灾害频繁,村民饱受其苦。1969年起,政府大兴水利建设,沿淡水河和西枝江畔修建了永良围和筷子堤。其中,永良围是跨惠阳、惠城两区的重要堤防工程,堤围位于西枝江下游与淡水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主要任务是保护惠阳区永湖、良井和惠城区马安镇共10多个村约8.98万人和5.5万亩耕地免受洪涝灾害,治涝面积达3.13万亩。

几十年来,政府不断加固维修永良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淡水河对岸是三栋镇鹿颈村。永良围不但为当地解除了水患,还带动了堤坝路的建设。村内不但建起了直通鸿海精细化工园区的公路,还建起了连通对岸的桥梁,大大方便了两岸村民往来。

近年来,福地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下水管网及篮球场等附属设施配套建设,水、电、电话和网络覆盖率达100%。马路宽了、通行顺畅了、房子大了、村容更漂亮了、环境也更宜人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就像一个大家庭,村子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幸福祥和的村子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