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惠州山姆会员商店选购商品。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冯丽均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强调“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有专家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的大环境下,有两种场景最能鼓舞士气:一是忙碌的厂房、工地里,工人在穿梭、机器在轰鸣;二是热闹的商场、市井中,人流不停息,烟火气升腾。前者象征投资不断,工业生产正忙碌,后者代表生活正常,休闲消费任我行,只要这些不耽误,发展就大有希望。
最能直观体现烟火气的,自然是消费。记者从市统计、商务等部门了解到,进入2022年后,惠州消费市场稳健运行,亮点纷呈。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69亿元,同比增长3.9%(全国增长3.3%、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增长1.7%、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二。
看数据
网上零售、综合零售增长显著
今年一季度,有几大因素推动了全市消费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一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明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8亿元,增长178.3%。事实上,在提倡环保出行、今年以来油价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购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
二是网上零售增长明显。疫情影响群众消费方式,从限额以上单位看,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1.29亿元,增长38.6%,比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平均高28.6个百分点,占比达14.5%,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4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一季度,受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消费推动,全市综合零售类也增长明显,数据显示,一季度居家生活相关商品大幅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综合零售9.78亿元,增长31%。
今年春节期间,受本地出现疫情、天气比较寒冷潮湿等因素影响,宅在家进行线上消费已成为众多惠州市民购物消费的首选。惠州山姆会员商店于2021年4月底开业,至今已满一周年,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南区营运总经理杨华告诉记者,开业以来,惠州店以选品优、配套服务能力强受到众多市民青睐,为增强线上配售能力,2021年,惠州山姆在河南岸、江北、仲恺区域专门开设了“云仓”,为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会员提供最快一小时送达服务,今年1~3月,这几个“云仓”的下单、配送量均连续实现环比增长。
此外,限额以上新增入库企业增多,对消费也产生了显著拉动力。据统计,今年我市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16家,销售额合计72.91亿元,直接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4.9个百分点。
看行动
依托创新动力,港惠1月营业额创史上最高
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聚集性活动大幅减少,人们的消费需求转向线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8.6%。新形势之下,线下实体店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
有人凭品质在险境中闯出生机:陈记鹅肉粿饭店凭借味道牢牢拢住食客的心,今年更是逆“市”扩张,从只能放得下不到8张桌子的小店换挡升级到能放下几十张桌子的店,“现在到饭点,可以不用拼桌了,环境好了很多。”老熟客阿英说。工厂在惠东的高跟鞋店RAIZO在线上经营数年后,去年下半年也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在惠州华贸临街商铺开起了亮堂的实体店,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有人重在做出特色和体验感:山姆会员店标志性的购物体验多年来一直是该店会员热爱逛山姆的原因之一。据介绍,开业一年来,惠州店体验区为会员带来“沉浸式、趣味性、互动强、专业性”的全新购物体验,除了多年来深受会员家庭喜爱的山姆厨房、山姆健康中心,还有山姆云家VR Lab、玩具及数码、咖啡、葡萄酒、熟食体验区,让各年龄层的全家成员都能找到归宿感、兴奋点和乐趣。
有人转型求生存:位于江北的肥彪天光牛肉店老板李建标,盯准直播风口进行线上转型,靠着外卖和直播撑起了销售额的半边天;闹市中心的董懂书店,从针对全类型读者的综合型书店转向亲子阅读体验中心,今年开启青少年“读城计划”,让惠州的孩子读懂惠州的城……
有人切入竞争少的赛道,以免受疫情影响:只做中式包点的菜肉包,切入惠州市区竞争极少的中高端赛道,即使疫情已持续3年,销售平稳完全不受影响,且坚持工作日开店,节假日休息。
还有人以创新攀上新高峰:近日,港惠购物中心社群号推送的露营活动吸引了一批青年男女参加,从露营到以书换书活动,从步数打卡PK赛到萌宠运动会,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港惠购物中心每年策划上百场创意营销活动,会员粘性既高又广,当一些商场空铺率持续高升时,港惠今年1月创下开店10多年以来单月最高销售额。
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秘海英同时还兼惠州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在她看来,“越是难的时候,越要创新,创造消费热点,才能激活消费潜力。”她介绍,近年来,港惠自主研发智慧零售商业系统,打通了线上线下的销售边界,许多电商平台的营销玩法如裂变营销、定金膨胀等,港惠都能用上。港惠还加强了社群营销的创新,超400个官方福利社群、专属导购社群,不但实现了对70万+会员精准营销,还让线上为线下引流。
“线上和社群的引流,对进驻港惠的门店营业额最高带动率达到50%,平均带动率达18~20%。”秘海英称,通过对百货精细化运营,2021年港惠206家品牌实现惠州销量第一。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之长出乎大家意料,很多行业都进入了洗牌阶段,目前来看存活下来的有几个特点,一是品牌直营店,这类企业注重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一类是注重创新的企业,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和营销实现跨赛道发展;近年兴起的国潮运动品牌定位精准且受疫情影响也较小。“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商机,把自己特色做出来就能站稳。”
据悉,目前,港惠三期项目主体建筑已完成封顶,计划于今年年底开业,剑指惠州首个森林式商业公园、首个情景式主题街区。“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对惠州的未来有信心。”秘海英称,作为大湾区的重点节点城市,随着与周边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更加紧密,惠州吸引力仍在增加,工业发展又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产业人才,是惠州消费的主力支撑。
看举措
消费券、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消费市场
近年来,面对疫情不利影响,我市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持续推动全市社会消费稳步复苏。2021年,我市建立了市促进商业消费推进社消零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出台实施《惠州市促进商业消费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强化财政扶持和专项资金支持,大大激发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动力。
“今年一季度的社消零增长,正是政策效应发挥正向驱动力的体现。”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对照去年出台的《惠州市促进商业消费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我市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指导支持有关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促消费工作,今年一季度,通过举办惠民消费月活动及家装节促消费活动,积极刺激消费市场升温。同时,圆满完成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新入库工作,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增长45.4%,成为今年拉动限额以上社消零增长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还将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举措,全面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带动全市消费复苏。今年5~8月,我市将举办两期“惠民乐购”消费券发放活动:一期为夏季消费券,从5月下旬至6月20日派发;二期为暑期消费券,从7月20日至8月20日派发,届时,消费券将面向惠州市民和来惠游客在惠州辖区消费时发放,市县两级发券总预算将不低于6000万元。
从涉及行业来看,本次消费券发放重点在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和住宿等领域。比如鼓励餐饮行业消费方面,方案提出要鼓励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餐饮店、旅游景区、夜间经济集聚区消费,推动品牌餐饮企业开展餐饮优惠(券)活动;同时,鼓励餐饮企业利用新媒体开展新营销,培育餐饮网红店、网红达人,丰富餐饮消费内涵。
“以往经验证明,在疫情环境下,投放消费券是发展消费最直接且有效的举措之一,因为这可以在政府融合下聚集多方资源,助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秘海英说,2020年,惠城区政府向市场投放2000万元消费券,惠州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跟进发放消费券金额达7000万元,间接拉动消费增长达18倍之多,相信今年总额更高的“惠民乐购”消费券发放后,将对全市消费产生更大拉动作用。
在金融支持方面,惠州也在积极行动。4月27日,我市举办2022年政银企交流对接会(餐饮行业专场)活动,在对接会上,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浙商银行惠州分行等3家商业银行宣布,将通过发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方式,向惠州相关餐饮企业授信2亿元,以助力全市餐饮行业走出疫情困局、开拓发展新局。
此外,我市日前还出台《惠州市进一步支持服务业领域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社会保险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6个方面共19条措施,其中有多条指向发展文旅、促进消费等方向,这无疑将对全市消费进一步复苏产生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