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文明创建,全面提升惠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多层次、全方位、实操强的专业培训来了!昨日,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班正式开班,培训班对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管理经验、技术标准进行系统学习,并前往惠州市环卫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等现场观摩学习。本次培训面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专班、公共机构、街道以及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组织管理人员,自昨日起共计9期。
培训授课
解读惠州垃圾分类现状 解析当前工作重点
昨日上午,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第一期培训班在惠州学院正式开班。首批参训人员来自惠州7个县(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
“垃圾分类在全国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居民知晓率参与率也在不断提高。”培训班第一课,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执行副会长沈建兵为参训人员带来了一场系统全面、生动实用的培训,从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到解读惠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解析垃圾分类重点工作及考评标准、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议等,使参训人员对当前惠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针对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培训班上,沈建兵对广东省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的设置指引进行详细解读。沈建兵表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链条管理体系建设,其中分类投放和收集环节主要在社区。对于居民区而言,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分类收集站的科学合理设置至关重要。
“之所以将专班成员作为首期学员,是因为专班成员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力军,既要统筹、协调、指导全市各县(区)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又要牵头做好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常态化考核评估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主任邬泽勤说,专班成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持对标对表,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围绕工作机制、分类设施、运行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巩固成效,全力构建垃圾分类新发展格局。
实地观摩
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实效 学习工作技巧
当日下午,参训人员分为两组前往水口文体广场、水口街道办事处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设施、惠州市环卫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惠州市惠分类厨余垃圾处置透明工厂观摩学习。
水口文体广场是我市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广场,设有总长107米、宽5.5米的生活垃圾“四分类”跑道,在跑道中融入生活垃圾“四分类”标识。广场以环保、普法知识设置垃圾分类转盘,让广大居民在娱乐中也能学习如何垃圾分类。同时打造了一条文化长廊,通过图文、数据展现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的目的和意义。
在惠州市环卫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通过参观大件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的流程,参训人员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了惠州垃圾分类与时俱进的发展与进步。
“本次培训既有政策法规和业务学习,又有现场教学和技能提升,涉及日常管理、工作技巧、法律法规、实地观摩等内容,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贴合实际,对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非常实用。”仲恺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苏远东告诉记者。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深耕厚植、打牢根基,更需保持常态、行稳致远。”惠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容佳宁说,惠城区是惠州首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在提质增效上需要街道及各部门不断发力。此次培训对象覆盖了街道、社区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让大家对垃圾分类获得的成绩与遇到的挑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凝聚工作合力大有裨益。
近年来,惠州不遗余力地推动垃圾分类。截至目前,全市城区1013个居民小区、508个公共机构、693所学校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确定各类场所管理责任人2214名;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市建成餐厨垃圾处理终端8座;建成大件和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再生项目5个。接下来,惠州将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通过构建垃圾减量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推行“人、桶、车”同色分类运输、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