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

建示范性美丽渔场 推广绿色养殖模式

2022年05月2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在全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工作,以规模养殖场、连片养殖场为重点,推进7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记者从市政府官网近期公开的《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我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助推渔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我市正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

全市建设3个美丽渔场

近日暴雨,位于惠阳平潭的市渔业推广中心淡水科研基地内,300多亩鱼塘安全、有序应对。该中心工程师李庆勇介绍,鱼塘按照标准化建造,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确保水产品质量,而且提升了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去年11月,广东省印发《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进100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根据我市行动方案,至2024年,全市建设3个美丽渔场,1个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推广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渔业产业振兴、绿色发展、环境优美、渔民富裕的目标。

我市行动方案介绍,将以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区域、水产养殖主产区、连片养殖区等为重点建设区域,依托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产业园、龙头企业、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惠城区、博罗县等地建设示范性美丽渔场。

探索建立“塘长”负责制

为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我市行动方案明确,将按照“池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建设要求,对全市连片池塘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集中实施标准化改造。开展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固基、护坡以及道路、电力、进排水、投饵和增氧等设施规范化改造建设和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借鉴河湖长制经验,探索建立水产养殖镇、村两级“塘长”负责制,推进辖区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设施建设。

在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细化、智慧化方面,我市接下来将建设以水产品快速检测、合格证自助开具为核心,兼顾科普宣传、质量溯源、网格化管理为一体的智检小站服务综合体,解决生产主体上市前开展主动送检和开具水产品合格证不够便利等问题。根据目标,至2024年全市将建1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智检小站。

“深入开展水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专项行动,全面压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健全工作制度,探索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接下来将指导养殖生产者科学控制养殖密度,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实施“减药行动”,开展水产养殖投入品三年专项整治行动,试行水产养殖投入品白名单制度,着力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推动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