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探索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新机制,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

全省率先实现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市县区全覆盖

2022年05月2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3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今年第一批使用代表建议办理资金项目15件,涉及饮水工程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少数民族学校修缮改造等方面。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已经有59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项得到解决,内容涵盖修桥灌溉照明、公共设施完善、弱势群体帮扶、文物文化保护等。

近年来,惠州不断探索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新机制,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0年,我市决定每年在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中专门安排2500万元作为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人大代表建议中无预算列支、无项目支撑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老小”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的激励引导作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效率。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引领和指导下,我市各县(区)相继设立专项代表建议办理资金,2021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市县(区)全覆盖。

设立专项资金,建议办理无后顾之忧

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对于促进“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推动各项工作,调动人大代表参政履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水平,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人坦言,在督办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修桥、筑路等具体民生“小项目”的建议,由于涉及资金量不大,没有项目支撑,导致出现“无资金不办理、难办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群众对此也有怨言。

民生无小事。如何突破代表建议办理中的资金“瓶颈”,推动人大代表所提建议中急需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却面临资金筹措困难的民生项目落地,亟需破题。

市人大常委会直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加强与政府沟通,广泛征求代表意见,提出创设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以求破解资金难题,并专项向市委报告,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0年,我市设立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代表的“小项目”就进了“笼子”,建议办理资金也就进了“盘子”,建议办理无后顾之忧,有效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落实,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建议的落实率、办结率和满意率。

专项资金安排由本级财政专户储存

小项目,对百姓而言却是大民生。为把有限的专项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集中解决代表呼声高、群众诉求久、密切关系老百姓生活却无承办资金的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严格筛选,精准聚焦民生实事。该负责人举例说,2020年列入专项资金的建议包括改建惠城区横沥镇大坝小桥、增设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配套设施设备等25个项目;2021年列入专项资金的建议包括对水口街道澳背村主干道安装路灯、蓝田瑶族乡到流村饮用水东坑供水点净水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等34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涉及群众身边事、琐碎事、烦心事,却因地方财政、相关政策限制而无法有效落地。通过使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切实解决群众所盼所急的微实事。

“我市坚持严格监管,有序促进专项资金使用。”该负责人说,我市将专项资金安排由本级财政专户储存,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由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财政和承办单位共同监督实施,审计部门按照年度进行专项审计。有必要时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审计情况,并向社会公开,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重叠,使专项资金管理更加有序、有力、有效。为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市还划定专项资金申请界限,满足社会关注度高、具备政策条件、资金需求不超过300万元、一次性投入当年见效等条件的建议才可以接受申请,确保花小钱办大事。

代表建议办理“当年交办、当年拨款、当年完成”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严格督办,加快推动民生实事解决。”该负责人说,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安排专项资金40万元办理《关于支持开展困难长者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的建议》,对惠城区100户特定长者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该项目完成后,市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回头看”评估效果良好,2021年再安排专项资金150万元办理《关于支持扩大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的建议》,在惠城区继续安排250户困难长者居家适老化改造。

记者了解到,在确定项目、拨付资金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推动作用,紧盯项目实施进展、施工质量、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邀请领衔代表共同开展跟踪监督,一旦发现项目落实问题,立即协调市、县(区)、镇(街道)有关部门参与解决。2020年、2021年列入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基本实现代表建议办理“当年交办、当年拨款、当年完成”,效果立竿见影。项目完成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回头看”,对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实施效果开展评估,总结经验做法,提升工作成效。

县(区)陆续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践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机制以来,形成明显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该负责人说,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我市各县(区)陆续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资金规模分别是惠城区1000万元、惠阳区1000万元、惠东县800万元、博罗县800万元、龙门县200万元,推动一系列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把有限的行政资源和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势必对代表建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市人大常委会重视代表专业培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确保代表掌握提出建议的程序和规范,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和议事能力。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引导和激励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更高质量的建议,减少建议的随意性和局限性,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谢英燕 陈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