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改前

河南岸惠远路24号“三线”整改完成后布线有序、安全规范。
“河南岸街道是市区新兴中心区域,同时又管辖着面积较大的城乡接合区域。街道积极探索和推进,逐步做好辖区43个老旧小区及6个城中村内自建房周边的‘三线’整治工作,实现‘三线’(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规范管理,助力改善市容市貌,为群众办好家门口实事好事。”河南岸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在“三线”整治中,河南岸街道在嘴头街、自建房片区进行初步整改,并形成初步整改方案,计划在马庄村下马庄村民小组先行先试,结合乡村振兴精品村打造,重点攻坚城中村主干道“三线”整改。
整治“三线”实现“清干净、齐规整、保安全”
“家门口的‘蜘蛛网’被彻底清理,我看着舒心多了,也不用老惦记安全问题。”在河南岸沙梨园自建房片区惠远路24号住了10年的崔惠宁,为家门口的变化拍手称赞。
5月18日前,惠远路24号楼栋前的100多条“三线”飞檐走壁地缠绕,到处“飞线”;废旧机箱、遗弃旧线也没及时清理,横挂在墙面。如今,24号楼栋前,废旧电线和机箱被清理干净,线路排列“横平竖直”,整治后的“三线”安全规范、布线有序、整齐美观,达到“清干净、齐规整、保安全”的要求。
“三线”整治不止沙梨园一处。记者了解到,在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工作期间,河南岸街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老旧小区和村民自建房“三线”整治专项提升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比方说,街道联合运营商,通过集中束理、捆扎、合线并缆的方式,对6个城中村村民自建房片区的“三线”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底,河南岸街道专门召开会议,协调各大运营商整理各自线路;街道投入12万元,用一个月时间对嘴头街街边约800米的主干线路进行专项改造,沿线原架空管线被集中束理、捆扎、合线并缆,嘴头街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精品村打造计划,试点推进“三线”整改
“三线”问题一直是城中村、自建房片区的老大难问题,电视线、电话线、宽带线等盘根错节、纵横交错,不仅影响城中村市容市貌整洁美观,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河南岸街道辖区内,有43个老旧小区及6个城中村自建房片区,“三线”整治要彻底完成,还需找到切入口,形成示范带动。
“下一步将与市区联动形成合力,重点整治马庄村下马庄村民小组主干道的‘三线’乱象,助推马庄村打造文明村(居)创建亮点工程。”河南岸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马庄村被列入惠城区计划打造的10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结合该村精品村打造计划,试点推进“三线”整改,最终全面铺开全街道“三线”整治,还城市和乡村一个靓丽的天际线。
开展“三线”整治是一方面,规范“三线”管理秩序是另一个重点。
金湖社区党委书记王培元告诉记者,以沙梨园片区为例,该片区包括12条街巷和惠远路,居住人口超过600人,自建房片区以外来租户为主。每换一位租户就会有电线、网线、电视线等线路搭建的需求,原本搭建的“三线”未及时清理,又搭建了新的线路。这就导致大量的“僵尸线”等废线缠绕的现象出现。
“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自建房人员流动快,没物业,没人管理,大家平时仅有一个业主微信群沟通。这些线路整改好了,谁来维护和看管?”让崔惠宁和其他居民担心的是,整改后的“三线”如何确保不再出现乱象。
“通过多措并举,逐步建立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以防整治后的‘三线’乱象死灰复燃。”河南岸街道办事处经济办主任林晓金告诉记者,针对群众担心的问题,目前街道正与市区积极沟通,下一步将加强基层综合执法力度,建议上级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整治执法小组,强化“三线”整治端口建设和治理,加强管护监督,实现长效管理;设置投诉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及时制止、整治“三线”私拉、乱拉行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胡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