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项目管理和项目思维?如何才能很好地进行项目管理?这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资深项目管理实践者郭致星所著《极简项目管理:让目标落地、把事办成并使成功可复制的方法论》,着眼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的项目问题,从介绍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实施极简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项目管理者的成长问题等三大问题入手,探讨实施项目的关键步骤和行动策略,提供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又可操作的思路和措施。
从家庭到各类企业和组织,项目管理无处不在
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计划:本周要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下周要联系装修公司,再下周要为小车做保养……在作者看来,诸如此类,都是项目管理的日常“小实践”,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刻意留意罢了。
严格意义上的项目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军事领域发轫,逐渐进入企业和其他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进入了普及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项目单列式企业,其业务运作流程是项目主导式,如工程建设公司、咨询公司等。而那些非项目单列式企业,也大规模引入项目管理,像IBM、微软、惠普和宝洁等跨国公司,不仅将能项目化的工作尽量项目化,还要求新入职员工都要学习项目管理。随着对外交流加快,华为、腾讯、阿里等中国本土企业也大规模地引入项目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从实施数十年的实践来看,项目管理促进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提升了工作效率,锻炼了员工队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大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项目在本质上是独特、临时的非重复性工作
项目管理本质上需要服从于战略发展、组织内部开拓创新,目的在于调配各方资源,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完成突破性的商业目标和其他目标。《极简项目管理》这样为项目管理定位,认为其应该是促进创新和发展的手段、方法,所以在展开各种问题时,诠释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思维。作者引用汤姆·彼得斯的说法说,项目管理已经站到“管理舞台的中央”,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将项目视作“独特的、临时的非重复性工作”。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产品、服务或成果,强调其“独特性”;对于工作时限,强调其“临时性”,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了结。正是因为项目的“不重复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因此必须“渐进明细”。作者据此认为,企业的许多工作都可以看成项目,需要而且必须进行“项目化管理”,这样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绩效。
作者还特别强调,项目是一个“业务过程,而非技术过程”。他举例说,很多工程师只关注具体的技术指标,如车辆时速提升到多少、手机存储量能够达到多少等,过于重视细节,忽视了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在考评各种指标时,项目管理重要性得以凸显,那就是在从投资决策到项目结束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最终实现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执行者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偏颇和南辕北辙的现象。
结构化思维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必备利器,应该从问题本身、问题的所在环境、问题解决的主体等三个方面入手。从全局出发来掌握结构,就能很容易找到更多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各种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商业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面对迅疾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其他场景,作者非常看重“卓有成效的项目管理者”的重要作用,认为项目管理者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灵魂人物,既要选择合适的员工管理项目,又要把合适的员工培养好。这样的项目管理者,就是乔布斯眼中优秀的人才——“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面前”。
(简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