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腾空而起,按路线执行空中巡查,借助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的管控优势,对隐蔽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勘察。全市76个镇(街)已全部完成拍摄,采集疑似问题图斑,通过智慧城管平台下发各县(区)、镇(街)。
今年以来,惠州深化“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市整治“两违”办不断织密防违控违网络,一方面通过督导专班下沉至各镇(街)巡查,完善防违控违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卫星高分影像结合无人机巡航监测,实现新增违建及时管控。通过将人巡与机巡有效结合,形成执法巡查优势互补,全市正逐步建立全方位、立体化、无盲点的自主巡查体系。
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督导专班一督到底
目前,市整治“两违”督导行动正在全市全面展开。由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执法局组成的督导组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市7个县(区),督导检查新增“两违”建筑、乱占耕地建房、国土卫片系统违法用地图斑、住宅小区违法建设、以建设工业厂房名义建设小产权房、违法违规审批“地皮单”建房等六类问题。
市整治“两违”督导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检查的镇(街)都是随机抽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查实情,查真况。
记者看到,督导专班成员对发现的每一宗疑似违建都进行拍照记录,丈量违建占地面积以及层数,并记录在案。“我们会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归纳分类,分门别类下发至各县(区)、镇(街),层层督促整改,确保督导指向更精准、目标更明确、重点更聚焦。”市整治“两违”督导专班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各县(区)正在将督导专班下发的疑似违建逐一核查,并对违建进行拆除。其中,5月30日,博罗园洲镇对4宗违建进行拆除,拆除面积9919平方米。
抓好违建源头管控,实现快查快拆
做好源头管控,做到快查快拆。目前,全市76个镇(街)均落实地面网格化控违巡查,通过充实专业巡查队伍力量,网格员上路、进村、入户,开展常态化、网格化排查。重点针对夜间、节假日期间,配足巡查人手,与村居联动,把住特殊时点、运输环节,加强对新增违建的管控。为提高巡查效率,我市7个县(区)也借助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的管控优势,对隐蔽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勘察。
“今年为全面掌握全市建(构)筑物的底数,有效遏制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势头,在市一级层面推进全市建(构)筑物动态管理项目建设,通过每年按季度执行4次无人机和卫星监测、按月执行‘占耕违建’无人机抽检,构建无人机动态影像对比库,建立全市的建(构)筑物数据库。”市整治“两违”办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第一期建(构)筑物动态监测图斑数据下发以来,各县(区)高度重视,依托各级整治“两违”办建立了县(区)-镇(街)-综合执法网格组的图斑核查处置体系,组织开展图斑实地核查、违法图斑整改等工作。
下一步,市整治“两违”办将结合调研情况制定图斑认定、核查、处置、考核等标准性文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平台功能,提高图斑的核查率、处置率,全面遏制新增“两违”建筑。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