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小创造”

□孙晓说

2022年06月1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端午时节,阳台品茗,举目远眺,云舒云卷,青山如黛,东江似画。江山不老,岁月不居。转眼间,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已快到知天命之年。茶几上放着一部智能手机,如果说智能手机是当代人的“精神器官”,那么回溯三四十年,年少时的我们又是怎么一种“游戏人间”?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但物质仍较为匮乏,只有县里的百货商场里才摆着几样儿童玩具,家长们也没有闲钱给孩子们买玩具。那时的我们正在读小学,学校每天只上半天学,作业三两下就做完了,也不用上课外培训班。小伙伴们放学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相约到哪去玩、玩什么。玩什么是个大问题,女孩子们可以玩跳绳、过家家、踢毽子等休闲类的游戏。但男孩子们显然不满足于此,除了弹玻璃球、放风筝等常规项目外,最有趣的还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

小伙伴们手工玩具制作方法很多都是“祖传的”,爷爷教给父亲,父亲教给哥哥,哥哥教给弟弟,弟弟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制作。这些玩具大多都是利用废旧物品改造的,只需简单加工,就可以“变废为宝”。比较常玩的有滚铁环、打弹弓、纸飞机等,但最受小伙伴们喜欢的还是竹筒枪、火柴枪等这些“枪械类”玩具。每年夏天,竹子青翠,小伙伴们结伴来到竹林里,砍下一节拇指粗、筷子长的竹子,并裁成一长一短两节,短的插入一根削好的竹签当枪头(枪栓),长的中空竹管做枪管,这样一根“竹筒枪”(又叫“砰砰枪”)就做好了。小伙伴们把用过的作业纸泡水,捏成如黄豆般大小,塞进竹筒里,再把枪头对准竹筒猛力一推,随着“砰”的一声,纸团就从竹筒里迸射出来,打在一两米开外的小伙伴们的身上,一场“竹筒枪”大混战就此打响了。

随着视野的开阔,小伙伴们也逐渐从电视、报刊中学到了一些简易电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实现了从手工玩具到电动玩具的转型升级。那时候买不到玩具赛车,看着电视上的玩具赛车风驰电掣般地驰骋,小伙伴们心痒难耐。有一次,我看到一款简易玩具赛车的制作方法,决定自己动手尝试制作一个。我当即用一块钱零花钱买了一个小马达,马达顶部装上一节五号电池,马达两头装上两个象棋当轮子,马达前面接上一根铁线和象棋当前轮,这样这一个简易的三轮玩具赛车就做好了。小伙伴们看到这个赛车玩具新奇得不得了,纷纷要试验一下。我们找了一块开阔的水泥地,把玩具赛车放好,刚把电源接上,“嗖”的一声,车就蹿出去了。小伙伴赶忙追逐着、奔跑着,与玩具赛车竞速起来……

随着玩具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显然不再满足于一些小打小闹的小玩具,开始谋划上“大项目”。天上的有风筝、纸飞机,地上的有玩具赛车,是否可以再搞艘船玩玩,实现“海陆空”三军齐备?说干就干,在表哥的帮助下,我们买来一块铁皮,按照图片上军舰的模样,用铁锤和钳子将它打制成一艘船的样子,再请做铁器的师傅把它用锡焊接好。参照做玩具赛车的经验,装上小马达和铁皮做成的小螺旋桨,再用电线接上一个有线遥控器,一艘“军舰”就做好了。在正式下水之前,我们把这艘“军舰”放进外婆家的大水缸里,接通遥控器,螺旋桨缓慢地转了起来,“军舰”龟速般在水里“航行”,始终快不起来,放到开放水域显然更不行了。原来是这艘“铁甲战舰”实在是太沉了,当时又没有易拉罐、塑料瓶、泡沫等轻质材料,小马达根本无法驱动。这次造的“军舰”最终只成为一件模型摆设。

时代发展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前些年,我前往一所中学观摩学校科技节活动。现场看到,有的学生在操作无人机、无人遥控船、四驱遥控赛车,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制的小机器人、小火箭等充满科技感的产品,有的学生在做各种新奇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脑洞大开、创意十足的科技产品创意设计制作,比起当年小伙伴们制作的简陋初级玩具来说不可同日而言。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为孩子们对科技的热爱感到欣慰。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我想,也许不是每一个孩子未来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一个人都应在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都应有内化于心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