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芦苇(外一篇)

文/图 王健梅

2022年06月1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每次看到芦苇,对它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乐府诗集写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以前不明白,为何有这样的比喻,芦苇太柔弱太不起眼,怎么和坚贞不渝的爱情有关联呢?直到一天我邂逅芦苇,想折一枝下来,可任凭我如何使劲都无法折断,才顿悟“蒲苇韧如丝”的深妙。芦苇从柔弱中焕发出来的那种无穷的韧性,连人都意识不到的坚韧,令我心生敬意。芦苇之美,芦苇之韧,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够描绘!它带给人心灵一种特殊的感动和震撼,可意会却难以言传。

芸芸众生中,为人是否也该如此呢?人是孱弱的,就像这芦苇,但人又应是坚韧的,也如这芦苇一样。

今天,又一次邂逅了芦苇,那摇曳的芦穗,洁白袅娜。草木有灵,它柔顺中隐含着傲骨,以无穷的韧性醉倒了秋风,也醉了我。

夕阳下和芦苇一起伫立,静静倾听它的絮语,获取内心一份宁静,一份坚韧。

芦苇入心,几许感悟,几许敬佩,几许赞叹。

咏残荷

有一种美,在繁华落尽,反复品读,才得以领悟。心若没有悟道,有些风景是看不到的。

“枯荷残蓼满秋池”,“留得残荷听雨声”,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许多吟诵残荷的诗句。这些诗句虽然隽永,但大多抒发落寞之情,读来伤感。

的确,初看残荷,一池枯枝败叶,似乎毫无美感。但细看,枯枝交错,却不失风骨。再细品,那傲霜的枯枝残叶,虽然是孤寂无声,却仿佛是洁傲的灵魂在幽香、在升华、在涅磐,不娇不嗔、不悲不喜。衰败中分明孕育着希望,那是来年的美丽,生命的轮回。当生活赐予我们苦涩的时候,是否应如残荷一样,用坚韧去承受,用顽强去超脱,用从容去期待,又怎知不会迎来新生、迎来美好呢?

你可知站在岸边的人用一种怎样喜爱,眼里溢满温柔、注满怜意,随你悦目,然后赏心,把静立在潇瑟湖面的你,品成画,读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