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已于6月13日正式启动,今年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南方电网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以下简称“惠州供电局”)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绿色平台作用,助推能源消费革命,积极引领绿色用能方式,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惠州碳排放达峰、中和走在全省前列,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可以让能源使用更加便捷、绿色和高效。因此,惠州供电局深挖电能替代潜能,主动推介电能替代技术及产品,宣传电能替代政策、电能替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积极推进电能替代项目落地投产。
多源融合
优化清洁能源结构
去年4月,一座新建的风光储充电动汽车充电站停车棚在陈江供电所投入使用。与普通充电站不同,该充电站通过雨棚顶部的光伏组件系统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充电站使用,形成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良性循环。电站的控制系统能根据实际充电场景智能控制电能量的流动,将谷期的电填补到峰期,起到削峰填谷、多能互补效应,能有效降低站内用电成本,全面提高充电站运营效率,缓解电网压力。针对车桩内部电源匹配问题,风光储充充电站可兼容这部分电动汽车的电源要求,且支持无卡充电与扫码充电两种使用方式。
对比传统充电站,风光储充项目采用“经济最优,智能调度”策略,实现电能利用的最大效益化。该电站的建成,让清洁能源发电、储能与用电高效转化,进一步优化了清洁能源结构,为电网“减负”,同时向“双碳”迈进。
船舶用电新潮流
绿色用能新模式
近日,惠州供电局成功推动全国首个大型绿色环保示范公用煤炭码头——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炭码头岸电系统项目建成投产。据了解,此次建设岸电系统包括了0.4千伏与6.6千伏各一套,足以满足各类货船靠泊作业期间的供电需求,实行船舶“油转电”,让码头告别了柴油味。
据悉,在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炭码头港口岸电设施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实现电能替代30万千瓦时,码头通过港口岸电设施的使用,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31.6吨,氮氧化物2.91吨,二氧化硫2.94吨,颗粒物1.2吨。
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
提升光伏客户满意度
今年3月,惠阳三和经济开发区嘉大(惠州)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经理来到惠州供电局咨询装表接电事宜。在得知该新装总容量达3564千伏安项目将于5月进入装表接电环节后,惠州供电局不仅积极创造条件满足项目经理提出的测量电能计量装置尺寸要求,还为其提供详细的安装样板图集信息,为缩短装表接电用时做足了准备。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该项目于5月26日通过装表接电验收,顺利并网发电。
记者了解到,以惠阳区为例,今年以来,办理分布式光伏新装业务的数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月办理的工单数是去年的6倍。2022年1至5月共办理了47445.05千伏安容量的分布式光伏新装装表接电业务,其中94%为大工业用户,6%为普通工业用户,是2021年全年办理光伏新装总容量的3.25倍。
据悉,惠州供电局为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客户、基层负担,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紧密围绕客户需求,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账单微信推送功能应用,取消分布式光伏账单信息现场确认环节,推进分布式光伏结算“一次都不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不断加大“电能替代”(在终端用能环节,以电能替代煤、油等)推广力度,优化终端能源结构,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接下来,惠州供电局将继续全力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并且从结算流程、居民光伏发票开具和非居民光伏发票传递方式等方面改进,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结算“一次都不跑”。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计划到2022年末,惠州电网具备满足200万千瓦及以上新能源装机的并网消纳能力,新能源发电量力争达到30亿千瓦时;2025年电网具备满足500万千瓦及以上新能源装机的并网消纳能力,新能源发电量力争达到90亿千瓦时。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苏贤乐 黎凯燕 李燕辉 黄宇超 陈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