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带领团队勇攀科技高峰

主攻“高精尖” 多项成果国际领先

2022年06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杜义贤。

杜义贤。

从一线技术工程师做起,到主攻“高精尖”的技术团队带头人;从“蜗居”创业,到助力企业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从一个“外地人”,到扎根惠州的“本地人”,与惠州结缘,深深爱上惠州……

他就是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博士,18年来矢志钻研,带领团队取得多项研发成果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建成的利元亨产业园内,记者见到了他,并听他分享科研之路上的故事。

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械臂、传送带、夹具……挑高的楼层里,自动化设备令人目不暇接。杜义贤一边讲解设备的原理,一边向记者演示。

他所在的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梯队的锂电装备头部企业、数智化工厂领域的先进企业之一。除在中国宁德、上海、南京、深圳拥有分(子)公司或技术服务站以外,该公司在德国、美国、瑞士、加拿大也拥有子公司或办事处,主要为新能源领域(锂电、光伏、氢能)的头部企业提供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知名企业。“说不定你的电动车电池就是由利元亨的自动化设备生产出来的。”杜义贤笑着说。

作为企业的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和他的团队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参与多个智能装备及人工智能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并取得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其中4项成果被鉴定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成果被鉴定为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的技术主要聚焦智能传感、高速高精控制、激光、人工智能和数字化5大模块,把先进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产线上,推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杜义贤把技术归纳为前沿技术、平台技术、新产品3个方面,目前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平台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和统筹上,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几天几夜待在车间攻克技术难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初杜义贤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在一所大学里任教。刚开始,他带着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自动化项目,与利元亨有了合作后,与利元亨董事长周俊雄一道,走上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路。

杜义贤回忆,刚加入公司时,科研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大家志同道合,一起做事很开心。学机械出身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上,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了下来。

“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几天几夜待在车间是常事。”杜义贤说,虽然辛苦,但每次技术难题被攻克之后,他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就这样,从一线技术工程师做起,杜义贤与他的研发团队成为利元亨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一道迅速成长。

如今,利元亨拥有由院士、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超3000人的研发和技术队伍,荣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资质和荣誉。截至2022年3月31日,利元亨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32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授权软件著作权250件。仅2021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371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65件。去年,利元亨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惠州继九联科技后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我们的研发人员比例要比一般的企业高很多。”杜义贤表示,接下来,他将带领团队紧跟智能制造趋势并进行前瞻性科研和技术创新,在保持锂电池领域领先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光伏、氢能等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综合市场竞争力,为全球优秀企业提供顶尖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带领团队5天内设计出口罩机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欢乐祥和。一时之间,口罩成为急需的防疫物资,然而生产口罩的口罩机也成为“稀缺品”。

“当时我们接到政府的通知,协助本地一家口罩企业生产,他们生产口罩的设备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去了之后迅速帮他们解决了问题。”杜义贤说。但是疫情之下,口罩需求量极大,这家企业的口罩生产设备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于是,利元亨决定从零开始设计研发口罩机。

为此,杜义贤带领团队加班加点,5天之内就把口罩机设计出来了,15天后利元亨的口罩机就开始生产口罩。而且通过技术改进,其研发的口罩机稳定性更好、效率更高,口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为惠州疫情防控做点贡献。”杜义贤谦虚地说。据了解,在新冠疫情严峻时期,利元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快速完成交付全自动平面口罩设备142套,累计向企事业单位、各类院校、香港同胞及海外华人等捐赠公司生产的口罩超350万只。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