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电商平台渐次退场

2022年07月02日惠州日报金融
字号:T|T
    工行于6月30日24:00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工行于6月30日24:00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今年“6·18”大战已经落下帷幕,京东再创新高,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拼多多平台全品类消费也迎来明显反弹。与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6·18”年中大促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银行系电商平台今年却集体遇冷,有的甚至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有银行宣布将于月底关停相关电商平台,停止相关业务。据了解,银行系电商平台经历10年发展,有的平台已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只有少数平台还在运行。分析人士表示,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进入转型的十字路口。

部分银行关停旗下电商平台

日前,工行在其官网发布《融e购个人商城重要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该行于6月30日24:00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同时提醒消费者,如需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以登录该行手机银行办理。

同一天,该行还发布了《融e购企业商城重要公告》,表示停止“融e购”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工商银行门户网站首页,时间同样为6月30日24:00。

据公开资料显示,“融e购”是工行在2014年1月12日正式推出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了“融e购”的发展,工商银行可谓是煞费苦心。为了提升融e购移动端的客户体验,工商银行开发分享红包、指纹登录、社交平台分享等移动端专属功能;同时还上线了资产交易平台、大宗商品撮合平台、旅游商城、加油充值、汽车商城等系列特色平台。为了打造特色商融场景,工商银行在公益扶贫、绿色健康、大宗商品、智能生活等领域皆频频发力,在2017年签约上线了943家优质绿色食品企业,2018年还围绕“工银e系列”,在采购、差旅、资产、跨境、公益等方面进行了特色品牌建设。​8年运营,“融e购”已发展成为涵盖B2C、B2B等业务且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汇集数码家电、汽车、金融产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珠宝礼品、交通旅游等十几大品类,支持工行用户积分抵现支付订单。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首家银行调整或停止自身电商平台的运营。2020年5月,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暂停手机银行内“中银易商”商城的服务,直至今天该服务仍未重启。今年4月15日,民生银行发布了《关于中国民生银行民生商城系统下线》的公告,称原中国民生银行民生商城网站(以下简称“PC商城”)将于5月31日23:59分下线,“PC商城”下线前已成功兑换的商品仍会正常发货。

另外,此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银行剥离非银业务,银行项下不得成立非金融业务子公司。为此,除了关停或停止相关旗下电商平台服务外,部分银行还通过成立非金融业务子公司来承载电商业务。如农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现为“兴农商城”)在今年1月1日后,由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运营主体自今年4月25日起,变更为建信金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行网上商城已剥离至体外上海玖盈公司。

电商平台发展进入十字路口

推出电商平台那些年,银行系为了推广自家电商平台,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同时发挥自身能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势,加大营销力度。建设银行设立善融商务之初,为优化推广善融商务,围绕善融商务推出了多项信贷产品,并推出了“悦生活”“学生惠”等产品,同时还积极发展以手机、PC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电子银行渠道,以拓宽更多的获客渠道。2016年,善融商务还以“特产”为吸引力,开通精准扶贫专馆或专栏,搭建了甘肃特色农产品、新疆水果、贵州酒等地区特色产业格局,大力推广优质特色扶贫产品。

时隔多年,曾经雄心勃勃的银行系电商平台为何走向了没落?

谈到电商平台,很多人的第一个问题也许就是这个平台是否好用。一位使用过银行电商的女性用户告诉记者,使用电商平台的频率不如淘宝、京东,主要是用来兑换信用卡积分,偶尔分期,“当时平台商城里的品类还比较多,价格适中,关键是用户可以用‘积分+现金’购买。我一般都是刷卡攒一些积分后,再去商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选购。”王先生则是因为话费充值减免活动注册了“交博汇”,“也就是薅羊毛的时候去看看,日常网购还是首选互联网电商平台。”

对此,一位国有大行的研究人士表示,银行毕竟是金融机构,定位是金融,吸引到的也是以金融投资为目的的用户,在面临淘宝、京东等专业电商机构竞争时,存在天然弱势,正如支付宝难搞社交,拼多多难以在高端市场拿到更多份额,京东在低端市场缺乏竞争力。

一位券商分析师也认为,银行在电商平台定位上很难做到“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让商户获得最大收益”“电商获客盈利”三者兼得。

可以说,在当前的电商领域,用户大部分都已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收割”,银行系想要分得一份“蛋糕”并不容易。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网购的流量入口已被互联网公司瓜分得差不多,公众网购习惯也已被培养出来,后发者想切进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缺乏互联网思维,在产品丰富度、用户体验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的电商平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电商平台的打造一般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优势,但银行系打造电商平台却并非如此。董希淼表示,银行打造电商平台并非出于直接盈利目的,更多是为了服务自身客户,更好地满足C端和B端客户需求;其次通过积累数据,与银行自身一些结构化数据形成互补,更好地洞察客户行为,进而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换言之,银行系打造电商平台是从自身金融领域出发,而不是从用户购买商品需求出发。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个别银行电商平台停止服务并不意味着银行未来不再探索这一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发展电商平台,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如部分银行主抓服务乡村振兴或打造本地生活圈,有效维护了与客户的联系,也起到了搭建桥梁、稳企助农的作用。除自建平台外,也有观点认为,银行系可以依托自身客户、信息等优势挖掘电商平台方面潜力,通过优势互补,加快电商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多元需求。

相关链接

银行系电商平台的前世今生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银行系电商平台发展也出现火热到冷清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信息沟通、物流、支付体系的逐步完善,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同时,主流电商企业业务开始渗透至金融领域,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带来冲击和挑战。银行开始试图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增强客户黏性。

2012年,建设银行成为业内首个“吃螃蟹的人”,首家银行系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正式面世。业务范围包括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服务、营运管理服务、企业社区服务及企业和个人商城。仅两个月后,交通银行上线交博汇;2013年4月,农业银行E商管家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2013年10月,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易商;2014年1月,工商银行上线融e购。至此,五大行相继完成电商领域业务布局。此后,包括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涌入。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截至2018年末,自建电商平台的银行有23家,交易总额约为2万亿元,个人客户数量1.62亿,较2017年增超40%。那时的银行系电商平台一片繁荣,令电商行业刮目相看。

电商平台并不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基本上是所有组建该业务银行的共同观点。激活海量用户,增加黏性,将交易场景由低频转向高频,继而对客户进行二次价值挖掘,提供相应金融服务,是银行业运营电商平台的根本原因。

曾经的银行系电商,在成立最初的几年间也算做得风生水起,成绩亮眼。以工商银行融e购为例,上线仅两年,年交易金额就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融e购”年交易额仅次于淘宝、京东。截至2019年末,“融e购”用户达1.46亿户。据悉,融e购可以连接交易和融资,提升客户黏性和活跃度,电商平台促进单一金融服务向综合化服务延伸,帮助客服改变销售模式、生产模式,创新金融与商业相融合的新型客服关系,比如说联合20多家房地产公司,打造线上选房、线上按揭、线上支付的业务模式广受欢迎,仅万科一家就在融e购销售140亿元。

尽管银行系电商平台有客户和资金的双重保障,但实践证明,银行跨界并不容易。如在经历前期快速增长后,融e购增速逐渐走弱。2017年和2018年,全年累计交易额分别增长至1.03万亿元和1.11万亿元,此后再未披露相关数据。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