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骆国红 游璇钰 香金群 通讯员叶曼茵
受疫情影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延迟还贷或暂缓缴存、新市民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500万元担保贷款、困难群众可申请临时救助……市政府日前印发实施的《惠州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保基本民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保基本民生方面,《实施方案》从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惠州百姓送上“定心丸”。
公积金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响企业可申请缓缴
近日,市民邓先生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延迟还款。“我是一家小微企业的员工,受疫情影响,最近经济压力比较大。近期正好看到出台了这个公积金政策,希望可以延迟还款,缓解一些压力。”
为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助企纾困力度,《实施方案》提出,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今年6至12月期间的住房公积金。经批准缓缴的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缴存并按规定补缴缓缴期间的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间不认定为断缴,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同时,对于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今年6至12月期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可按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不作逾期处理,不计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至12月期间,我市实行阶段性缓缴支持政策,旨在进一步助企纾困,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缴存人共同渡过难关。该中心已出台业务服务指南,规范办理流程,方便企业及个人进行申请。
除了缓缴、延期外,《实施方案》还进一步加大对缴存职工家庭的支持力度。职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在今年6月至12月期间,由每年提取一次改为每月提取一次。
“缴存职工通过网络直接在‘粤省事’或我们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就能办理,非常方便。”该负责人介绍,调整提取次数,主要是为了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满足缴存人支付房租的实际需要,帮助职工渡过难关。今年6月以来,用于支付房租的提取业务已办理1.7万余笔,提取金额约6000万元。
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500万元担保贷款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实施方案》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数量,新市民属于自主创业的重点群体或创业三年内的,可申请最高额度5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最高50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去年6月,“粤菜师傅”工程在惠城区芦洲镇芦村村举办培训班,决定返乡发展的村民黄坚强报名参加了为期14天的培训。有之前从事餐饮业的基础,加上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信心十足的黄坚强在芦村村开了一间名为“岚香轩”的农家乐。“现在的收入比打工时翻番了。”黄坚强开心地说。
最近,得知政府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市民创业后,黄坚强很快就准备好资料向人社部门提交了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现在生意挺好的,我想把贷款用于扩大经营场地与范围,逐步把生意做好做大。”
年内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实施方案》提出,按照国家部署拿出5%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支持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短缺。年内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惠州把“三项工程”作为保就业、促发展的惠民工程来抓,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人社局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产业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做强“粤菜师傅”富民兴村品牌;大力实施送技下乡,培训“粤菜师傅”3000人次以上,让有意愿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加快产业全链条贯通,实施“粤菜师傅”+乡村文化旅游模式,建设好惠城区墨园村等“以厨兴村”典型。
为推动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近年来,市人社局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工教育“强基培优”,加快建设惠州市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同时紧扣我市产业体系,积极构建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集群。据统计,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已开展补贴性培训1.58万人次。
在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方面,以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培训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南粤家政”培训质量和实效,今年计划培训家政服务人员8000人次,建设5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
为促进困难人群就业,惠州还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本省及协作地区的脱贫人口并给予社保补贴和一般性岗位补贴,鼓励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并给予社保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并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并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496.48万元,惠及3万人次,支持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民生兜底保障
积极开展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
《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为切实做好我市底线民生保障工作,经市政府同意,6月9日,市民政局公布低保等标准——今年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至883元/人·月,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1620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1413元/人·月。相比去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了30元/人·月和48元/人·月。
除低保对象等低收入人员外,“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近年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人均收入比低保对象要求的人均收入略高,也因此享受不到低保对象可以享受的一系列救助政策,但因支出较多或其他特殊情况,生活状况也比较困难。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如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条件,可由申请人向家庭任一成员的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目前,我市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悉,上述《办法》针对困难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全面规范了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申请审核确认程序、救助措施、监督管理责任等内容,统筹衔接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资源,打造精准分层、科学分类、多元救助体系,全方位全链条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和时效性
《实施方案》提出,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经认定后符合条件的给予临时救助,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临时救助标准,不断提升临时救助时效性。
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根据现行政策,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可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供家庭成员户口簿、二代身份证,填写家庭基本情况并书面授权查询核对。
目前,我市临时救助最高标准为8000元。今年1~5月,我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437例,发放临时救助金441万元。